我国网络用户的数量正在逐年攀升,在用户量开始稳坐第一的情况下,通讯行业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基于此我们就要根据现有的信息系统对安全防护开展重视,让安全防护为我们的网络生活保驾护航。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能获悉保障通讯网络信息安全的最佳方式吗,通过策略研究能让安全防护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通讯网络 系统安全 防护技术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拥有8.4亿上网的网民,也有12亿手机用户和六亿微博用户群,他们每天的信息量能达到300亿条。也因此爆发出大量的黑客与病毒,通过调查网络漏洞带来的巨大财务损失,能减免社会的不良危害。基于此,我们就要分析当前网络通信中的各类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让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1 通讯系统安全常见问题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十分重要,相较于其他类的成因,网络通讯的控制性不好且预防工作难度也偏低。自然因素主要的影响点包括温度、湿度和海啸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上述这些因素直接威胁到网络信息数据传输,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1.2 人为因素
对网络通讯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还包括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中不仅包括与操作的失误,还要对恶意攻击行为进行处理。主要的操作问题是第一种情况是指操作的不当让网络通讯出现中断,信息数据出现丢失;另外一种因素的出现时受到人的不良动机影响,为此开展的主动网络攻击模式,在窃取信息资料的同时为避免网络中断,就要积极地对人为因素进行考虑,这样能减免部分损失。
1.3 病毒因素
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病毒开始在网络中出现。由于现阶段我国部分通讯网络还没有足够的立法保护,致使大量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对网络开展攻击,这就为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现有权威部门的统计我们能够获悉,现在每天将有近有100多万通讯网络安全事故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均是由网络病毒所引发的,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
2 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开展的有效途径
2.1 身份认证的方式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信息系统为能得以保障,就要从身份认证的角度入手,在网络发展中身份认证是很重要的身份保障方式。通过身份认证能让更多的人信息真实性得到保障,以限制部分非法登录的不良资源。当前阶段安全服务技能均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开展,所以说身份认证系统若是实效,能让整个网络安全系统崩溃。现阶段部分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身份认证的方式将攻击的重点集中在认证系统上。身份认证根据现有的使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主机与主机之间的认证系统,另外一种形式是主机与用户之间的认证。如:认证者先要在认证初期建立一个独立的账号系统,这样能让账号系统的唯一性获得认可,然后在认可完成后通过现有的认证指令进行登录这样开展起来的网络登录才能更具安全性。
2.2 构建虚拟交付架构
为能让安全的本质得到彰显,就要从安全实施的本质上对所有的重点业务项目进行重视,这样才能在虚拟化集中交付中实现前后数据模块的隔离,也能在实际的网络与数据隔离中降低现有的网络数据安全,最终提高业务的办理效率。
2.3 信息系统加密
通讯网络安全系统中最常见的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由于这类系统在信息技术推广中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在进行信息加密与使用的时候就要从技术方面着手,从而以让系统的安全性能达到最优。当前主要实用的机密方式有三类:
(1)对节点进行加密,要求节点与端口链接更好的契合,这样才能在使用中,让信息的传輸更为机密。其中节点机密是通过节点之间的链路传播方式让加密系统的效果达到最佳;
(2)实施端点机密的方式能对节点数据进行保护,链路主要是让节点信息之间的安全系统得到最大的优化。信息加密的应用,能在最小代价的前提下实现对网络的安全防护;
(3)部分情况下信息机密也是对信息安全性进行保护的最佳方式。阿里云以及中科院实施的联合实验室,就是根据双方的需求对阿里云环境搭建多个不同的量子安全传输域,以量子传输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数据中心互联。
3 结束语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络建设工作日益紧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偏远地区也都相继开通了相关服务,4G网络的普及工作进展的越来越顺利,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用户都能享受到4G网络的服务,城市之中更是完成了全面普及工作。人们对于网络完全的重视程度随着网络建设加快而越来越强,因此必须要将其做为服务当中的重点事项进行对待,用安全的网络通讯提高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利.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1).
[2]张建颖.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14,24(02):105-108.
[3]张军辉.对通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几点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4]齐阳.试论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5]宫承波.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06).
作者简介
张荣泽(1982-),男,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
济南三泽信息安全测评有限公司山东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