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检修方法

2018-01-17 12:35曹文田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电子设备维修规律

曹文田

本文对电子设备维修的程序、原则、方法进行了总结梳理,同时对几种新型的维修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初学者快速入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设备 维修 规律 压缩方法

电子设备维修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判断出设备发生了什么样的故障、故障部位在哪里、故障原因是什么,进而把它修复,是要有点“真本事”的。但是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电子设备维修也不例外;要想成为维修“高手”,除了具备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要结合正确的维修方法。设备的故障千变万化,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故障,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维修方法在维修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检修的原则

为了避免检修中走弯路,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先电源后设备

检修一部设备应先从电源开始,电源是所有设备工作的能量来源,要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首先必须保证电源的正常。

1.2 先外后内

所谓的“外”,就是指设备外面的部分,如面板,接插组件等;所谓“内”,就是设备内部的部分,也就是设备的“心脏”。之所以采用这种检修顺序,一方面外部故障容易发现、便于检查;另一方面外部的附件开关旋钮也是经常操作的地方,是很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如果通过外部检查就能修复设备,就不必打开设备,内部结构复杂,避免拆卸,缩短了维修时间。

1.3 先静后动

“静”是指设备不加电进行检查;“动”是指设备加电进行检查。当然检查过程中,要“静”“动”结合。在检修不明故障的设备时,首先进行静态检查,这是每个修理者必须遵守的原则,可确保人机安全、防止故障扩大,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1.4 先易后难

先检修容易故障,后检修复杂的故障。由于一台设备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其产生故障的原因也会千奇百怪,因此遵循这一原则可大大提高检查速度。往往修理时间很长的设备,一般都是由很简单的故障引起的。

1.5 先通病后特殊

先考虑和检修设备的通病位置,后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故障。必须注意积累经验,便于提高检修水平。

1.6 先软件后硬件

设备包括软件和硬件时,要先恢复软件。之所以采取这个顺序,是因为软件影响面积较大,现象也不好判断;同时恢复软件,几乎没有成本。

1.7 先时钟后信码

在维修数字电路时,要先修理时钟部分,再修理信码部分。时钟是数字电路的基础,没有时钟就没有信码。

2 常用的检修方法

2.1 面板压缩法

面板压缩法是利用设备面板显示的故障现象进行压缩的方法。面板既可控制机器的工作方式,也显示着设备的工作状态,因此可以利用它进行压缩故障范围。

2.2 直观判断法

通过看、听、嗅、摸直接感受设备的状态,辅助判断压缩故障。

2.3 对比替换法

在大致判断了故障部位后还不能确定造成故障的原因时,对某些不易判断的元器件、板件,用同型号或能互换的其他型号的元器件或部件代换,达到鉴别好坏、正常与否的目的。

2.4 测试鉴别法

用示波器、逻辑探头或万用表等仪器测量数据进行鉴别的方法,它分为加电测试和不加电测试。加电测试主要是测试电压、电流、波形等,不加电测试主要是线路、电阻等。测试数据与正常数据对比,就可以压缩故障范围。

3 一般步骤

在检修中为了达到目的,要做到有条不紊,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即:了解情况、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检查压缩;排除故障、修复检验;填好表格、详细记录。

3.1 了解情况、观察现象

首先做到情况明,就是向使用人员、操作者询问设备的工作情况,使用现状,故障发生的时间、过去的维修记录等,掌握第一手的现场资料。然后才进行安全检查,进而加电做全面细致的现象观察。

3.2 分析原因、检查压缩

根据掌握的故障现象,结合电路原理,全面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运用检修的原则、方法进行压缩验证。判断、压缩、验证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多次循环,最终才能找到故障点。

压缩故障通常按照部、级、路、点的顺序来进行。

部,就整套设备而言的;如液晶显示器就可分为电源部分、液晶屏部分、高压部分、MCU等部分;就常见的电源而言,又可以分为整流,滤波及控制部分;收音机可分为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辅助电路等。因此一定要根据故障现象,确定其所属的最大故障范围。

级,一般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电路为一级。在确定故障部位是哪一部分后,要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发生在哪一级。

路,一般可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或耦合电路,在确定故障级后,要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故障发生在哪一路上。

点,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必须找出故障点。一级的故障点不外乎晶体管与阻容原件、导线、焊点、接插件和开关等。

3.3 排除故障、修复检验

在检查压缩到故障点后,应立即进行修复,然后加以检验,看故障是否排除或者发生变化,然后进行调整,试机。如果有必要可以对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测试,确定设备达到使用要求。

3.4 填好表格、详细记录

认真填写维修记录,分析設备发生故障的原因;总结维修思路,以备以后查阅和借鉴。

4 几种新型的检测方法

4.1 电磁感应测试技术

它是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开发的测试系统,是多种封装模式的模拟、数字、混合信号的器件,可提供快速编程和自动调试能力。在检测集成电路时,通过对各点及各引脚感应的电压量的大小,可判断集成电路芯片的故障位置。由于它采用了电感耦合技术,并且具有快速编程的特点,测量的器件和故障类型相对较多,检出率也较高。

4.2 边界扫描测试技术

它是一种应用于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测试性结构设计方法。所谓的“边界”是指测试电路被设置在IC器件的逻辑功能的四周,位于靠近器件输入输出引脚的边界处;所谓“扫描”是指连接器件各输入、输出引脚的测试电路,实际上是一组串行移位寄存器,这种串行移位寄存器被叫做扫描路径,沿着这条路径可输入“1”“0”组成的各种编码,对电路进行扫描式检测,从输出结果判断其是否正确。它的优点是方便芯片级故障定位,提高了测试检验效率。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维修也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维修原则,手段方法,还是不可或缺;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步骤,并灵活运用,才能在电子设备维修中大显身手、少走弯路,提高维修技能。

作者单位

78156部队 甘肃省兰州市 7300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设备维修规律
有机硅灌封材料对计控电子设备的保护应用
某型机载敏感电子设备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探析现代医用电子设备的维修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