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定位技术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2018-01-17 10:25郭沛正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全球卫星定位机器人

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应用移动定位技术,能够优化机器人内部组织结构,使得机器人能够了解周围环境与自身位置,从而进行移动与决策。本文研究在探究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移动定位技术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并对智能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移动定位技术 智能机器人设计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不断完善。尤其是移动定位技术的应用,完善了智能机器人的系统功能,提高了智能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效率。移动定位技术,可以使智能机器人自动识别周围环境,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完成设定的任务。

1 机器人发展历程

智能机器人起源于1920年,属于自动化置。美国机器人学会,将机器人定义为可进行自动编程,智能化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机械。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材料搬运、零件工具维修等,工作效率较高,能够代替人类进行高危工作。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代机器人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人工展示之后,机器人再进行模仿,需要与计算机编程有效结合。第二阶段,第二代机器人主要是利用传感技术获取周围环境与任务对象的信息,机器人可以通过柔性方式适应环境。第三阶段,第三代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通过感知获得事物的信息,功能比较强大,能够进行推理、规划、决策等。

2 定位技术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导航定位确定位置,并进行移动完成任务。智能机器人在环境中移动,最重要的是了解自身位置,而采用移动定位技术,机器人可以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环境中准确确定位置。智能机器人设计过程,应用的移动定位技术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1 内部传感器定位

内部传感器定位技术,是智能机器人设计常用的移动定位技术之一。其主要是采用里程计、方向计等内部传感器,通过累计测量去推算机器人的位置。内部传感器定位技术,能够确定机器人的初始位置与方向,从而完成定位。内部传感器定位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过程容易出现误差,并且误差会不断积累扩大,影响智能机器人的定位精度。

2.2 主动传感器定位

主动传感器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激光等主动传感器进行定位。主动传感器定位技术,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在环境中设立电磁、红外等信息标志。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主动传感器定位技术,获取环境中的信息标志,从而确定自身位置。主动传感器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去获取机器人在环境中的绝对坐标信息,通过激光测距仪去获取机器人在环境中的相对坐标信息。此种定位方法,定位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3 视觉传感器定位

视觉传感器定位技术,是智能机器人设计中常用的移动定位技术之一。其是近几年研发的新型定位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建立周围环境的模型,再根据模型去确定机器人自身位置。此種定位方法的误差性较低,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视觉传感器定位技术,受到传感器视场大小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的解决此类问题,提高视觉传感器定位的功能。

2.4 激光扫描定位

激光扫描定位,是智能机器人设计过程最常用的移动定位技术之一。其属于高科技产物,是近几年最新研发的新型科技。激光扫描定位技术,主要是利用旋转镜面机构发射激光束,并且能够识别路标信息。通过路标信息,测量路标在环境中的几何关系,依据已知路标与地图的关系,利用计算传感器系统计算位置信息,从而确定机器人自身位置。激光扫描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抗干扰性强、误差小等特点,适合广泛进行推广使用。但是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发射的激光束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2.5 全球卫星定位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机器人可以接收到卫星所发射的信号,从而分析出环境位置。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国美研发的移动定位技术,其具有定位快速、准确等优点。但是受到天气的影响严重,恶劣天气会导致定位出现误差。目前,采用DGPS能够有效的解决天气影响问题。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主要应用于户外作业的智能机器人。

3 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

智能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具有较高价值的研发领域。智能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主要是针对障碍环境,需要机器人能够自动定位环境信息,找出由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捷径,能够有效的规避障碍。智能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的建立,仍然处于研究阶段,不同环境中机器人的路线规划不同。目前,智能机器人在静态路线规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静态环境规划中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运动模型建设过程中,对障碍物信息获知非常重要,最优路线的形成主要是根据环境信息推算出。因此,对于智能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的建设,需要尽可能的获取障碍信息,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推算出最优路线。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智能机器人发展历程,从内部传感器定位、主动传感器定位、视觉传感器定位、激光扫描定位等几方面,论述了移动定位技术在智能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并对智能机器人简化运动模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绍充.基于人工智能的流水线智能机器人设计与验证[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11(28):71-75.

[2]王影,倪晋超,刘麒.基于Internet+服务型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01):54-58.

[3]丘天.智能机器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9(05):259.

[4]贤家洁,林阳坡,赖斌,等.基于激光导航路径识别的电力巡检智能机器人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23):11-12.

作者简介

郭沛正(2000-),男,河南省郑州市人。现就读于郑州市第一中学,对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学科有浓厚兴趣,多次到直升机6S店,软件开发公司等相关单位参观学习及动手实践,并参加有关交流考察活动。

作者单位

郑州市第一中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球卫星定位机器人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呼叫北斗
中国北斗集结完毕!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