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可
当下,面临经济发展新形势,对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的软交换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優化电网,最大程度的保障电网调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电力系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对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做出了相关内容的分析,以此来促进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力调度 通信专网 应用 软交换技术 研究
众所周知,软交换技术也是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声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电网调度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的重要意义,增强软交换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1 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的概述
众所周知,电力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的保障电力的安全生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对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也是电力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软交换技术是语音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有效的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融合。电力通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调电力调度通信专网迫在眉睫,在此过程之中离不开对软交换技术的应用。除此之外,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是对于其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来说,可以通过其提供的各种业务提高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软交换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建立端到端的通信链路,可以有效的将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实现业务转移。这样也使得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更加开放,并且使其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2 加强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应用的措施
2.1 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有效强化软交换技术在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有效应用的方案之一。首先,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各部门参与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责任归咎制度,以此来加强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保障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软交换技术管理的工作标准。最后,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规范性与严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增强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想强化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的有效应用,必须要注重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首先就要选择合格专业的工作人员,聘用具备更全面软交换技术方面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其次就要开设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加充分的掌握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的软交换技术工作以及对于相关内容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工作严谨性。进而能够自觉加入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的相关工作中;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资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抓住管理的重点,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2.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对于电网调度通信专网方面专项的资金投入较少,从而导致电网调度通信专网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相关单位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首先,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质量达标甚至是高质量的设备设施;其次,可以相应的提高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标准,保证其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制定优惠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放一定的补贴,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加强对电网调度通信专网应用软交换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2.4 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
相应工作人员要基于电网调度通信专网对于软交换技术应用的要求下,按照技术标准来实现对材料设备选型的合理性,以规避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同时,要针对承办商购进设备仪器的厂商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验收工作,还要向承办商索要合格书,以此来保证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应用的效果。
2.5 引进高端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电力调度通信专网中软交换技术的实现以及对于故障的及时处理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引进高端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将其与软交换技术相配合,加强对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的技术控制,提高其运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调度通信专网中,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不断应用,促使电网不断向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双向、实时的通信网络系统。因此,要想增强电力调度通信专网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交换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优化应用,并结合电网系统现有通信设备,统一规划,不断促进电网系统通信网络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栋.县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12):139-141.
[2]李阳.汉中电网“调控一体化”项目实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5(26):151.
[3]章龙.探讨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4(10):108-107.
[4]申永辉,王津,赵志辰,徐琳.地县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2015(05):35-37.
作者单位
吉林供电公司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