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菲
机器人智能化最核心的问题是“大脑”。没有“大脑”,很多事情都没法做,自然无法拓展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
一年内融资两轮,估值达6亿元,连京东、菜鸟和机器人巨头ABB都纷纷抢着与它合作。2017年末,一家初创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这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5月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库柏特)。库柏特有何独门绝技?凭什么让资本和巨头闻风而动?
“传统工业机器人只能执行预设任务,而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则可以在感知并分析环境后做出决策。库柏特致力于为机器人造一个‘大脑,将人们从繁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该公司董事长李淼对《支点》记者说,为工业机器人赋予视觉与触觉双重感知能力,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这就是库柏特的魅力所在。
工业机器人最缺大脑
提到风口,机器人绝对是当下最热的之一。尤其是与工业4.0概念的结合,更是给了这个行业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库柏特诞生的大背景。
“大家都觉得机器人有前景,但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又很遥远。”李淼感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主要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此前其实是没有机器人产业这个说法的。
有数据显示,近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保持20%的高速增长。“今年,我国工業机器人的产量一共也就10万台左右,按照每台10万元左右的价格,一共100亿元左右的规模,还不如一个钢铁厂。”李淼的分析使20%的增速顿显“苍白”。
效率不够高,无法取代人工,是李淼对国内工业机器人现状的评价。“据国际机器人联盟调查显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只能满足制造业需求的5%。”
经过市场调研,李淼发现,真正智能化的协作型工业机器人走上生产线已是大势所趋,高性价比、易操作、便于维护的协作型机器人专业系统解决方案正在成为每个制造企业的刚需。
正是看中了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前景,2015年在瑞士联邦洛桑理工攻读完博士学位后,李淼跳出既定的学术路线,与好友一起在武汉创立了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切入这个市场
“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严格来说还只是一个钢铁化的自动设备,并没有上升到智能化的高度。”李淼的说法不无道理,就拿汽车生产线来说,虽然工业机器人已经较大程度地得到推广应用,但它们都被安置在固定地点,机械地执行着各项操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不好用,是因为机器人的轨迹都是靠工程师一个点一个点“教”出来的,工况有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得重新调整示教。一旦出了工厂,机器人就变得束手无策。
工业机器人擅长做重复工作,但在环境持续变换的情况下,机器人需要不断适应自己感受到的新环境,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工业4.0需要的并不是机械臂,机器人智能化最核心的问题是‘大脑,没有‘大脑,很多事情都没法做,自然无法拓展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
机器人的“大脑”,被李淼形容成一个类似于手机操作系统一样的东西。他说:“智能机与非智能机的区别就在于,智能机有IOS和安卓这样的操作系统,有了操作系统,你就可以做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之外更多的事情。”
“机器人的规模、种类正在持续增加,不同的机器人硬件配置也各不相同,这导致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编写机器人软件的门槛很高,制约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和效率。库柏特要做的事情就是以AI结合软件,依靠自己的平台实现软件决定硬件,提高机器人的易用性。”从软件切入市场,专注于机器人操作系统而非机器本体的研发,赋予机器人视觉和触觉双重感知能力,这是李淼对库柏特清晰而理性的定位。
在位于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电中心3楼的库柏特公司,记者看到了挂满一整面墙的专利证书,而资本的青睐更是对这个团队和李淼的肯定。创立之初,库柏特便获得了合力资本5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在2017年3月更获得经纬中国4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近期又完成了由蓝图创投与GGV纪源资本领投的1.0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分拣是门技术活
工厂里有机器人和用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是两码事。如何在无序抓取分拣、柔性装配等非标场景下,使机械臂满足智能制造的需求,这是库柏特着重解决的市场痛点。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轻松处理复杂的认知工作,但对于机器人来说,这个动作却非常微妙且难以捉摸,抓取、无序分拣、打磨更是难上加难。库柏特研发的Brain盒子正是突破了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这个瓶颈,可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系统设计和开发,解决以上问题。
“在工业制造业领域,17%的任务是抓取,19%的任务是打磨,45%的任务是装配,这3项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整个生产线。库柏特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解放人的双手,用机器去彻底代替人,而不仅仅是实现人机协作。”
李淼给记者看了一段人工分拣香菇的视频。视频中,从生产线上运来的香菇需要靠人力按照大小、形状、新鲜度、品种等标准逐个筛选出来。“在实际作业中,人长期低头工作易疲劳,分拣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人工分拣的速度约为5秒/个,分拣效率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李淼提醒记者留意视频中生产线上的一个员工,此人一直在“磨洋工”。
“员工的这种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其下游企业是老干妈和周黑鸭这类做卤味的公司,合作商一旦发现香菇中有杂质,一定会重罚的,所以品控对这类企业而言格外重要。”李淼解释说,食品制造加工环节对品控和卫生都有严格要求,引入机器的优势就是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并提高精准率。
目前,库柏特已经为湖北裕国菇业研发定制了一条机器人智能香菇无序分拣流水线。李淼介绍,一条传统香菇分拣流水线通常由8个工人组成,而库柏特智能线只需4台机器人与两个工人协同工作,1小时的分拣抓取量超过传统线两倍,成本仅为传统线的75%。在产量相同的前提下,一条智能生产线每年可节约20万元以上。endprint
除了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外,凭借为物流行业提供物品分拣的优势,库柏特在2017年已与ABB、京东、菜鸟以及部分大型集成商达成合作,在物流行业小试牛刀。
如果说香菇分拣更多参照好和坏的标准,那么物流的分拣抓取考验的便是定位和识别,难度系数更高。
在李淼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每年有大约1亿件快递,每个包裹都需要人工分拣商品后再打包,耗时耗力又容易错检漏检。库柏特与菜鸟的合作,已经可以完全通过机器人识别4000个SKU。”至于库柏特在商品分拣中的效率,李淼介绍说,机器人能将原本12人/条的分拣线降至3人/条,分拣速度从12秒/单提升至4秒/单,单个系统的峰值可达到30万单/日,并且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完成新产品导入。
李淼說,随着智能制造大潮的到来,客户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未来库柏特会致力于打造通用的工业软件智能系统,这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商业推进上,公司除了直接售卖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外,也在尝试以租赁的方式、按系统调用次数计费,以降低用户付费的心理门槛,加快市场占有率。
不是我们太强,而是对手太弱
拉近机器人与人的距离,是李淼一直强调的观点。为此,库柏特一直在尝试将系统拓展到更多的场景中去。
在近期的B轮融资中,库柏特对外宣称,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的推广并探索医疗与新零售等新场景的落地。“便利店未来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大型无人仓,这种购物模式完全由机器人在后台完成分拣传送,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李淼说,库柏特将从工业机器人领域向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为服务机器人的智能交互“添砖加瓦”。
“3C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自2013年后一直保持约8%的负增长。未来,由机器人代替繁复人工是大趋所势。”李淼表示,库柏特下一轮融资或将发力3C领域,涉足手机装配这个对精度要求更高的行业。
双十一,一些快递公司的包裹分拣机器人在网上走红。视频中,那些装备着橙色托盘的机器人在地面上有序“穿梭”,将一件件包裹运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拣,提高了物流分拣“最后一公里”的效率。
库柏特会涉足这种业务吗?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李淼毫不犹豫地给出否定答案:“库柏特专注于研究机器人‘大脑到手臂的应用,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定位。像包裹分拣机器人这类专注于‘脚部的机器人,库柏特不会去做。”
李淼的“固执”一如他对软件而非硬件的专注:“即使一年卖出一万个硬件又怎样?这无法改变国内机器人智能化的格局。”
李淼补充说,库柏特会一直致力于解放“人手”这件事情,虽然不做包裹分拣机器人,但有可能会涉足无人驾驶、情感交互机器人、脑外科手术机器人等等,把人和机器人的距离无限拉近,“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12月13日,李淼在朋友圈转发了文章《机器人战胜人类时间表:2061年完成所有人类任务》,内容是牛津大学与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未来50年内机器人将取代数百万个人类工作职位,从货车司机到畅销书作家均在其列。
就目前而言,这个预言似乎有点像天方夜谭。“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距离太远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技术可能连我研究生时所学的知识都没用上,可见这个差距有多大。从0到1太难了,有时候,不是我们太强,而是对手太弱。”李淼坦承,机器人智能化这件事,可谓知易行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