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蕴
[摘 要] 近年来,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研究成果成绩斐然,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分析,梳理了其研究现状并总结出目前民国文献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图书馆的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民国文献;文献保护
[中图分类号] G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0-95-2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Preservation of Litera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Libraries
Xie Yun
(Library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remarkabl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preservation of litera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analysis of thos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delineat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s and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literature preservation wor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further puts forwards suggestion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brary preservation work of literat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 library; litera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iterature preservation
1 引言
民國时期,印刷术正处于传统印刷向现代印刷转化的过渡时期,故民国文献在纸张、装帧形式等方面都与线装古籍有着很大的差异。民国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据统计,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达20万种,期刊达2.5万多种[1],报纸近8 000种[2]。虽然民国文献最久远的距今不过百年,但却破损严重,出现纸张酸化老化严重、变碎掉渣、书籍结构开裂等问题,保存现状极不乐观,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拯救这批具有珍贵的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文献,近年来图书馆界有识之士积极呼吁,使民国文献保护引起政府部门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等民国文献典藏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2 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研究现状及问题
21世纪初,国内多家权威媒体相继对国家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老化酸化严重,亟待抢救和保护的现象进行报道,使民国文献保护工作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随着2011年5月16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于2012年2月23日的正式启动,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2.1 理论研究
国内,随着学术界对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广泛开展,研究成果逐年倍增,研究内容日益深入。如:荣杰在《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文献调研与分析》一文中,就国家图书馆如何改善库房条件、优化流通政策、推进抢救性修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2015年,林明在《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状况调査》一文中,进一步就全国图书馆对于民国文献馆藏数量和破损情况的普查、存藏环境控制手段的专业程度、优化民国文献保护技术手段、加强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梳理;赵辉、裴文玲、阮素雯在研究中对民国文献保护中纸张脱酸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所有这些成果为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马琳、汪帆等学者分别介绍了本馆民国文献缩微和数字化建设的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陈桂香在《民国文献普查与数字化》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民国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领导、缺乏合作、成果共享程度低、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这些成果为业界开展民国文献再生性保护工作总结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民国文献数量庞大,为更好地对其保护,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了民国文献进行分级保护的理论,如王新才和周佳的《民国时期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标准与原则初探》、李芳的《民国文献的保护和鉴藏工作》、赵继红和王和平的《民国文献保护的有益尝试一兼谈公共图书馆新善本建设的得失》等成果都对民国文献分级保护这一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对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保护民国文献的背景、原因和意义,民国文献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手段,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进展和成就等方面,对民国文献分级保护虽有探讨,但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国外,图书馆界就我国的民国文献保护没有开展专门的研究,对它的研究是被包含在文献保护这一主题之下的。文献保护研究是一个国际性议题,世界各国对其都非常重视,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献保护机构,对文献进行保护和保护性研究,针对文献保护的课题,各国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文物保护研究》《遗产科学:鉴定、保护与修复》《跨学科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遗产藏品的保存:预防性保护概要》等。这些研究从文献的纸质保护到文献的存储环境,从保护技术方法到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都有涉及,为我国对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2.2 实践研究
修复是对残损文献进行原生性保护的重要措施,民国文献修复作为民国文献保护的重要手段,对其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如陈桂香、阮素雯等多位学者普遍认为民国文献不同于线装古籍,其修复方法不能套用古籍的修复方法。如武红《民国文献保护抢救工作之我见》一文中提到:“民国文献同古籍不一样,是书页的正反两面都有图文,不可能采取古籍的修复方法”,这些研究仅仅提到了民国文献和古籍修复有所不同,但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林明、邱蔚晴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实践谈——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一文中,虽然就中山大学民国文献修复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但并未对具体的修复技法进行解读。民国文献保护虽然得到了图书馆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但对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的研究却还不够全面深入,而针对民国文献修复与实践的研究仍处于小范围的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文保界与修复界尚未制定出民国文献修复的行业标准和修复原则,更没有总结出针对民国文献特点的具体修复方法。endprint
3 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对策
3.1 建立文献分级保护体系
图书馆应对本馆民国文献的保护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评估,在了解馆藏民国文献来源、数量、特点及当前保护措施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参照中外已有的古籍及其他文献遗产的分级标准,建立按文献遗产的濒危和易损毁性确定原生性分级保护次序,从而实现对民国文献的分级保护。
3.2 研究民国文献修复方法,培养专业修复人才队伍
民国文献修复是对其进行原生性保护的有效措施。目前民国文献的修复是不同于古籍修复的新课题,因此业界应在全面深入了解民国文献损毁的原因基础上,根据民国文献的纸张特点、装帧形式及印刷方式研究出针对于民国文献的纸张脱酸方法、书页双面修复技术,并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原则,同时还要培养出一批民国文献修复的专业人才。
3.3 制定合理有效的阅览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国文献,要制定专门的民国文献阅览制度。对民国文献阅览的服务对象、范围、数量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条件限制。一般情况引导读者利用数据库进行检索,严禁复印,如需复制,应在工作人员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拍照。制定好可行的管理措施有助于延长民国文献的使用寿命,减缓其损毁。
3.4 改善民国文献的馆藏条件
图书馆应根据《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改善民国文献书库的硬件条件,如加装恒温、恒湿设备,采用能防止灰尘和光污染的书架等措施,使民国文献能像线装古籍一样得到全面的保护。
4 结语
民国文献是记载了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3]。文物不可再生,文化遗产亦然,所以有效地对其保护,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民国文献的收藏者,保护民国文献更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荣红涛.重视民国文献保护:兼与民国前文献保护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9):9-12.
[2] 曾洁莹.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措施刍议[J].全国新书目,2009(4):4-7.
[3] 国办发〔2007〕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08-01-09]http://www.gov.cn/zwgk/2007-01/29/content_511825.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