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朵
1947年,距离1948年的“三大决战”仅一年。这一年,中共在军事上的狂飙突进引起国际政坛上巨大的不安,美国是这一股“不安”势力的代表。但是1947年以后,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不仅放慢了速度,而且減缓了热情。其原因何在?不少人认为是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抗战时期的美械装备所致,还有一种声音认为,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小瞧,导致它在提供援助时有些“手软”。真的如此吗?
美国判断:共产党军力会超过国民党
根据目前的美国档案资料,美国比国民党政府更早意识到了中共军队扩张的程度,1945、1946两年的关键性扩张,使得从1947年开始,中共具备了采取全面攻势的条件。
美国政府在1947年6月25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日军溃败之际留在东北(满洲)的大批军火落入共军手中,其直接结果是军队规模瞬间扩大一倍。并称,尽管到目前为止,共产党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处于劣势,但扩张已经结束,枪声已经打响,一场全国性的、决定生死的战争已经展开,这场战争的结局将是你死或者我活,没有中间道路。”
既然大战在前,不可避免,此时的美国必须要作出一个判断,即到底谁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种判断立足于双方军事力量、作战能力的对比之上。
美国情报人员在选择措辞时极为审慎,或许是由于这是一份提供给重要官员决策时用的关键材料,因此没有使用导向式的语言,但其大意已经相当明确了:“国民党军队的大战略(这个战略目前将一流部队用来防守半孤立的前哨城市)、战场指挥官的选拔(一些指挥官在军事领导方面笨拙不堪)以及增加人和物的供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腐败)代表着南京政府最终要为之负责的决心和行动。”
该报告认为:“共产党军队的扩充与国民党军力的下降有着直接关联。”国民党节节败退带来的后果将是共产党军队势力的进一步增强。在弹药、粮食的双重限定下,此刻共产党军队能否维持其规模甚至进一步扩大,取决于他们缴获国民党军队武器的速度。这个速度将如何呢?在描述国民党政府“半孤立”“笨拙”“严重的腐败”这些词语的提示下,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美情报分析:苏联希望中国继续混乱
美国关心的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的问题会引发的一系列世界的问题——世界势力的此消彼长。正是其对自身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考虑,使其一度作出了支援国民党政府的决策;也是同样的原因,令他们在意识到国民党政府打不赢这场战斗的同时,改变了一贯的姿态,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
更具体地说,促使美国作出这个决定的,除了对国民党政府丧失信心之外,关键性的因素只有一个:苏联会不会冒着极大风险(这风险可能是有苏联涉及其中的战争)支援中国共产党打赢这场内战?
在中国的问题上,苏联的态度对于美国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美国来说,只有一件事能够促使其重新掂量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问题,那就是苏联对中共军队的大规模援助。与此同时,美国也意识到,一旦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提供足够的武器支持以改变中国内战形势,它必须要冒苏联这个风险。
苏联在占领伪满洲国的短暂时期对中共军队大开方便之门,其倾向性再明显不过。对这一举动的强烈不安,促使美国政府加强情报力量,对苏联在华的一切行动予以监控,并研究其深藏其后的动机。
美国在获知苏联让中共军队拿走了绝大部分日军军火之后,又得知了苏联的几点举动:他们在工业发达的伪满洲国拆毁了大批工厂设备,而这些被拆下来的机器大部分被运往苏联。同时,另外的可靠情报显示:中国东北的苏联共产党控制区域内,大量的大豆、谷物和煤炭输入了西伯利亚。美军因此绷紧了每一根神经,致力于监测在国共之间每次战役中出现的来源不明的军火。
另外,苏联训练出了一支北朝鲜共产主义军队,协助东北中共军队进行战斗。美国情报员还观察到了这一事实,即他们为这支军队提供的粮食,事实上跟苏联将粮食从北朝鲜地区输送到海参崴和大连的行为有关。对北朝鲜粮食的攫取造成了这一地区的粮荒。
偷窃机器、有偿提供军火、在支援中共战斗方面倚重第三方,美国情报部门据此认为,苏联方面“避免直接行动”,之所以这样,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这种计划的代价——不加隐匿地干涉中国可能会加大与美国冲突的风险。
这份材料最后得出的结论令美国政府松了一口气。美国情报部门得出如下结论:苏联实际上倾向于混乱的继续以及中国地区主义的发展。“苏联可能理所当然地以为,一旦取得中国中央权力的中共,将会表露出与现在的中国国民党政权所具备的、同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而“共产主义中国”一旦成立,它将不会成为苏联共产主义世界的傀儡。
(摘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