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 绩 / 文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她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也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高素质劳动者等因素的集成地,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书写城市故事的连续剧。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家对质量的重视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质量关乎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强大。
尽管从农耕畜牧走过来的人类,对田园牧歌的精神怀乡已深入骨髓,尽管城市文明也永远需要原野来滋养与守护,但都不会改变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的趋势。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了约五倍,人口增长了一倍,使自然资源的压力明显增加。今天,城市正面临各种挑战,诸如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终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质量在城市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享受等方面的需求,都离不开质量,质量无处不在。
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以质量来定义城市,其内涵是多方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
质量是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信誉,建设“质量强市”是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有效载体。
其一,建设“质量强市”是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张,面临着资源、土地、人口、环境等诸多瓶颈和约束,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城市以提高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同时,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自由流动,城市发展面临着国内、国际层面的激烈竞争,质量体现了这些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城市要树立质量发展理念,提高发展的效率,吸引要素的集聚,以质取胜,依靠质量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其二,建设“质量强市”是塑造城市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的历史不仅是生产和集聚物质财富的历史,更是创造和积累文明成果的历史。质量是法制环境、文化教育、诚信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应该成为城市精神的灵魂,城市文化底蕴的核心。要通过创建“质量强市”,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和风气。同时,“城市就像一本敞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这个城市市民的精神情操”。市民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要通过建设质量强市,让追求卓越的意识、精益求精的态度、诚实守信的情操以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品味融入每个市民的血液,使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在市民崭新的精神风貌中得到充分体现。
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推动质量强国建设,从2012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各省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有效推动了中国城市发展迈向质量时代。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中,重点抓住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质量文化建设。现代城市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改革更加深入、开放更加扩大、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环境。诚信是无形的,它植根于市民的内心;诚信又是有形的,它体现于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诚实守信成为城市的一种品质、成为市民的一种行为准则和一种生活方式时,城市更强更大的梦想也就有了最坚固的根基。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诚信建设,不单单是个人的美德,也是一项全方位、全局性的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城市工程。弘扬具有城市特点的城市质量精神,是城市文化建设和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品牌培育。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世界上许多国际大都市都以某种名牌产品著称。例如,法国巴黎的服饰和香水,意大利米兰的首饰和皮具,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和装备。构建质量强市需要大力培育服务领域整体服务品牌,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政策,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龙头带动和政策引领,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需要支持服务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指导和推动企业品牌规划、创建工作,支持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质量成果共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于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说明生活质量对城市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就是对生活质量的向往。切实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质量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创建质量强市带来的实惠,是质量强市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新的发展理念,决心根治“城市病”,在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质量强市”是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必然选择。
质量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和《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一些城市建立了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在市政府考核中占有较高比重,为创建质量城市提供了示范经验。“质量城市”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原则建立并能反映一个城市质量水平的指标集合。“质量城市”指标体系基本反映了“质量城市”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坚持动态发展、数据容易获得且比较可靠的原则,依据宏观监控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三个表征的论述,分别从民众、企业、政府各自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和反映城市质量的基本发展状况。张家港等一些城市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ISO37120),提出了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价城市的发展水平,提升了绩效考核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会有越来越深的体验,取得越来越大的进步。
目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各省市的积极响应,已有180多个城市申报,其中80个城市获得政府批准,25个城市通过验收,被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动城市支柱产业升级、提升城市企业质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促进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在创建活动中,争创城市树立了质量发展理念,确定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105个争创城市均制定出台了城市质量发展规划,超过一半的城市在市党代会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依靠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思路。深圳市提出打造“深圳质量”的口号,坚持以质量引领深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开始,深圳市将质量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在人均GDP和出口总额实现“双突破”的同时,实现了资源能源消耗 “双下降”。宁波市提出打造“质优宁波”的目标,即以质量升级加速宁波制造业升级,进而提升宁波外向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上打造“宁波制造”的良好形象。桂林市结合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以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推动城市支柱产业升级。在创建活动中,创建城市通过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工作,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有力推动了城市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永康市的电动工具产业、鹤壁的农业产业、台州的水泵产业、芜湖的电线电缆产业、柳州的工程机械产业、上海松江的质量服务产业、南通的纺织服装产业、成都的微电子产业、厦门的旅游服务产业等,均在创建过程中实现了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城市企业质量水平。在创建活动中,创建城市有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提升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无锡在创建活动中开展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建设和标杆引领工作,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2000余家企业受益;实施标准引领,无锡企业主体承担的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达到46个。柳州实施“品牌成长计划”,用标准、技术、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品牌,打造柳州品牌企业集群。诸暨开展历时三年的“千家企业标准提升、千家企业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千家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活动,推进质量强企工作。
推进城市质量共治共享。创建城市充分发动市民积极参与,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整个创建过程中,超过8万市民参与城市质量满意度测评,城市质量宣传受众超过5000万。南通率先举办“城市质量节”,创办质量主题公园,提升质量活动的参与度。厦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质量精神宣传,仅宣传画在全市张贴就超过1万份。
切实解决市民普遍关心的质量问题,市民质量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是质量强市创建活动的共同特点。获得命名城市的质量满意度都在80以上,广大市民从质量强市工作中直接受益。成都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和“地沟油”整治,全面启动了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宁波完善81890呼叫中心及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全功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优质社会综合服务。
质量,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泛开展的质量强市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