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渔政”推进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

2018-01-17 05:56王祖峰
中国水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渔政水域长江

文/王祖峰

目前,我国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日益加大,在一些领域,信息化已成为推进改革创新、颠覆传统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通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行业管理改革创新已成一个重要的趋势。

一、开展渔政执法信息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当前,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正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如果行政执法不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那么就会阻碍政府通过行政执法实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表现在行政执法效率远低于经济社会效率。

实现行政执法效率价值,需要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需要在行政执法领域开展“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渔政”将是未来渔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尤其是破解当前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长江办所辖水域亟需开展渔政执法信息化工作

2014年9月24日,经中编办批准,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办”)正式成立,作为农业部的派出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重要水域和边境水域的渔政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主要职责包括:长江、珠江流域禁渔管理;边境水域护渔巡航;内陆大江大湖渔政统一执法;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重大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重要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渔政队伍建设和渔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一)长江办所辖水域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按年径流量划分,我国10大河流中,长江办所辖水域占了8条,包括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淮河、澜沧江、怒江、闽江和钱塘江。这些河流水域是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水生生物资源优势和水域生态区位优势。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边境河流是连接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国际河流,在水资源的调度分配、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强化流域渔政管理,保护我国宝贵的江河湖泊,实现“美丽中国”梦想以及保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的面临形势严峻

一方面是监管对象多、监管范围大。目前长江禁渔、珠江禁渔实施的范围已覆盖长江、珠江沿岸16个省(区、市),年禁渔船20余万艘、渔民150多万人,跨省市流域、湖泊、水域执法在长江办所辖水域广泛存在;平均每年要处置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险情近1000起,需调度、派遣渔政船艇、渔船2000多次; 随着生态优先的战略实施,今后重大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渔业执法工作还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执法人员少、投入相对不足,装备建设滞后,渔政码头匮乏等问题短期难以解决。据测算,长江办所辖水域渔船约50万艘,目前30吨级以上渔政船仅有约300艘,平均每艘船管理近1700艘渔船;内陆渔政码头基本缺失,甚至出现了渔政船艇无处停泊、补给、维护的现象,再加上执法船艇、通讯、取证设备相对陈旧,从而导致执法不到位的问题突出,“电毒炸”、“绝户网”等违法渔猎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加大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长江办渔政执法信息化总体水平仍需提高

一是信息基础平台建设总体薄弱。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渔政建设思路突出表现为:以海洋为主、内陆为辅;以船艇建设为主、其他内容为辅;以执法管理为主,资源养护为辅,导致目前我国内陆,尤其是长江办所辖水域的渔政执法装备设施和信息化的整体规模、技术水平以及保障能力落后,与新时期渔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认识的影响,各地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局部发达地区有规划、有信息系统,信息化推进较快,但多数地区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统筹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长江办所辖水域各级各地渔政执行信息系统建设不少,但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致使现有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益难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四是信息利用和整合共享不足。不少地区渔政执法仍然处在手工、单机处理模式阶段,没用建立统一系统平台,无法有效共享数据;已经建成的系统信息资源也没有用足和充分拓展延伸,“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五是信息化意识还不强。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渔政执法应用有限;各地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执法方式的意识还不强,系统建设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还较为普遍。

三、开展渔政执法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在长江办所辖水域基本形成“管理创新、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资源共享、互动融合”的渔政执法信息化体系;建立健全渔港监督、船舶检验、资源环保、渔政执法、服务宣传、内务综合等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渔政执法信息资源统筹整合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各级渔业渔政管理部门执法信息设备基本满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渔政执法管理机制与标准规范有效对接,渔政信息执法和服务模式创新取得成效,渔政执法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渔政管理工作方式根本转变:执法方式由事后应对向实时监控转变;执法处理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测预警、风险评估转变。二是渔政执法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渔政违法事件监控、应急处置与快速反应、决策指挥与处置、协同执法、资源监督保护、重大污染事故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执法效率提高,因渔政违法事件造成经济、社会、生态损失显著降低。三是渔政管理工作条件显著改善:长江办所辖水域各级渔政管理部门执法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通讯、传输、网络、监督、宣传等信息化支撑系统基本完备,多样化、智能化、简单化、标准化的执法装备得到推广应用,渔政信息报送、数据共享、资源管理、决策指挥等信息化平台基本建成,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二)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长江办所辖水域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可概述为“461”工程,即4大基础(核心网络、数据中心、标准规划、共享平台);6大核心业务(渔港监督、船舶检验、资源环保、渔政执法、服务宣传、内务综合);1个综合平台。

图1 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461”工程

渔政执法信息化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层、支撑系统层、数据库层、应用系统层、展现层等5个逻辑层,以及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2个体系。基础设施层是执法指挥大厅、值班室、视频会议室等场所,以及执法车船、指挥平台、移动手持终端等设施;支撑系统层是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必备的物理条件,包含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存储、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据接入以及互联互通系统;数据库层是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数据存储和信息交换的基础条件,包含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预案库事件库、文档库案、例库资源库、知识库、模型库等;应用系统层是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以满足各项业务需求,包含渔港监督、船舶检验、资源环保、渔政执法、服务宣传、内务综合等;展现层是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中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窗口,包含互联网门户、政务外网门户、移动门户等。标准规范体系是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本依据,用以规范各类软硬件系统,确保统一规范、有效兼容。包含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标准规范等;安全保障体系是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的基本保障,包含信息安全和容灾备份等,用以保障各项系统安全运行。

图2 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四、建设渔政执法信息化系统的具体任务

(一)建设渔政执法综合门户系统

将渔港监督、船舶检验、资源环保、渔政执法、服务宣传、内务综合等分散独立的应用系统及其数据资源集成到统一的信息门户系统平台上,使得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通过统一入口登录系统,并根据各自权限快捷的使用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避免用多个账户在不同的应用系统间来回切换,有效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便利程度,消除信息孤岛,并能有效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业务协同。

(二) 建立健全船港综合监管系统

利用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标签等技术,加强渔港船只的管理,掌握船只进出渔港信息、完成渔船远程调度等功能;通过读取二维码信息来提取船只基本信息,进行日常检查或执法;建立完善执法车船监控管理系统,对执法车船进行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了解所处位置和线路,进行指挥调度;定期对各种车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促进船港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建立健全综合执法管理系统

建设渔政执法指挥调度平台、执法信息资源库、信息共享平台、案件和督察管理系统;建立移动执法系统,执法人员使用手持终端,通过信息网络,调用综合执法信息库,实现执法案件现场处置;建立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执法车载视频终端,利用无线网络将现场视频图像及时传回指挥中心,同时,实现本地图像存储、取证,便于快速远程调度指挥;建立综合执法评价与决策分析系统,对执法工作进行集中的数据分析、预警预报、综合评价、效益评估。

(四)建立水域环境监控系统

综合利用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一是整合拓展视频监控视频资源,基于电子地图,生成视频监控点位分布图,实现重点地区的视频监控;在重点水域,如渔业资源丰富水域或人力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布设高琴“电子眼”,通过后端监控平台可以监控管理水域,彻底代替人为巡检;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资源水质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监控布设智能读取水质数据的终端设备,借助于网络传输到后端,实时与预警模块进行比对,一旦水质数据有异常,后端监控平台可以及时发出预警。

(五)建立后勤综合管理系统

对人财物进行全方位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实时掌握人财物动态信息,有效评估资源、精准化投放、精细化管理。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方便领导、部门、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安全的实现同步异地多方视频会议、网上视频接待、远程培训学习等诸多工作,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水平。

(六) 建立宣传互动社区系统

开发宣传功能模块,如政策解读、法律救助、法律法规教育、经验分享等模式模块,提供实时渔情推送信息,让渔民了解各种与渔业生产、销营数据。

(七) 建立渔政执法数据资源中心。建立渔政执法信息分析平台,完成不同格式、不同业务、不同标注的数据的采集、分析及上报等工作,并能数据质量进行监管,完成数据档案建设,可视化追溯数据来源。建立城管数据资源中心。提供跨业务、跨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功能,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渔政水域长江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长江之头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举办衡水市渔业执法培训班
日称中国渔政船再过钓鱼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