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娅 曾绍林 谢秩芬 徐志雄 贺明清
(金堂县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400)
近年来随着内外在因素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发病率的上升及死亡率的上升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完全治愈困难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心脑同病则更加增加了其的危险性[1]。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郁病”、“心悸”的范畴,主要和肝、脾、心等脏器受累受损及气血失调有关,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痰湿血疲,主要为实证,应给予以理气化痰、镇心安神、利湿行血为主的治疗。由本院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可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病机进行分析,并给予对症治疗,对心脑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将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脑同病的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及心脑血管同病患者临床治疗进行探究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脑同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中有2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1.3±2.9)岁。其中有4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脂、6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合并严重全身性、器质性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精神意识严重障碍、急慢性感染、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相互之间的微小差异不足以对本次研究的进行产生影响。
对合并原发病的患者首先进行原发病治疗、对其进行降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治疗。对脑梗死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治疗[2]。
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临床症状缓解30%以上、无恶化迹象为治疗有效,以死亡为治疗无效。
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6%,有2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4%。
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危急病症,心脑同病也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主要以胸部持续疼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郁病”、“心悸”的范畴,在中医的辩证分型中,心脑同病可以分为肝气郁结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气郁化火型及痰浊内阻型,根据其中医辩证分型给予针对性、有效的中医方法治疗,辩证施治,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心脑同病的患者在发病时常会出现心前区极度的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濒死的感觉,且这种难以忍受的剧痛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时甚至可以超过半个小时,更有甚者持续一天或几天[3]。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这种疼痛的缓解通常选择普通的硝酸醋类的药物,但是此种治疗方法的收效甚微。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透壁性的心肌梗死,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并发发热、虚弱无力、眩晕心悸等,且多数心脑同病的患者在发病以后通常会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休克,同时表现出皮肤湿冷、血压较低等,若患者出现了潮式呼吸,则此时患者死亡的几率很大。心脑同病是一种危急病症,在患者入院后应给予心电图、超声波、血液等检查,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身体症状、体育活动量等相关资料,随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对于有出血征兆的患者予以及时的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血压、心率、脑血肿、心律失常和血糖的指标情况给予血管扩张剂、多巴胺、甘露醇及胰岛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处理。心血管疾病及心脑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此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年时间段内的50例心脑同病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及心脑同病患者临床治疗,可以得出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6%,死亡率仅为4%,可见其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病机、给予心脑同病的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1]李敏.心脑血管症的中医病机及其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s1):12-12.
[2]黄伟文,李辉.血清心肌酶及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及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 20(5):789-791.
[3]王俊巧.中医辨证施治法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J].临床研究,2018(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