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俊明
水产养殖业正在步履急急地“赶路”朝着生态、环保、高效、降本的方向发展。一种崭露头角的工业化养殖模式正在受到青睐。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采用资金补贴等形式,大力扶持该市渔农积极开展工业化养鱼,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增加渔民渔农的生产与经营性收入,同时改善水乡农村的水体自然环境。两年来,溧阳市财政共争取上级部门70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溧阳市如春家庭农场等5户水产养殖专业户,现金直补他们进行养殖技术创新。
渔业工业化养殖,即采用在养殖鱼塘中建造电动水槽,使水槽里的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并在水槽的另一端安装专门设施,用于收集鱼的排泄物和饲喂残渣,因为水体流动的作用,排泄物与饲喂残渣快速沉淀,废弃物经过净化,重新成为生物肥料。这种绿色、循环、高效的养殖方式,使200m3水槽的养殖力相当于10亩的养殖水面。新的渔业工业化养殖模式改变了水产品“满塘放养”的传统模式,不仅能提升产量,而且能保持水清、水活,养殖用药也下降了85%,鱼的肉质还更加鲜美可口。
我们知道,传统养殖就是“满堂彩”,将鱼苗鱼种“跑马满塘”,偌大的池塘实际应用面积小,水体与池塘的利用率只能够维持在5%-6%左右,既使得大量资源浪费,又是投喂食料消耗浪费的主要原委,还因为管理面积的庞大,经常造成“管不及”等“失管、失察、失落”现象,出现养殖事故。
何为工业化养殖?就是采用现代工业管理中的流水程式,布局好投苗、投料、流动、净化等“动程序”,让放养的鱼类种群,都能够在工业化流水里生活、成长。
渔场经营地址:江苏溧阳市南渡镇如春家庭农场“养殖工厂”。
养殖水体规模:一块约3000m2的养殖实体水面。
水体运动特征:渔业工业化养殖与常规鱼塘不同的设置是,这块水面的中间部分共兴建了20条水槽,布局3000m2水面。这些水槽的一端安装了电动装置,确保进入所有槽里的水体,必须一直处于流动状态。
养殖生产运营:可以直观地看到,所有的水槽里都密匝匝地养殖着草鱼、青鱼、鲈鱼、鳊鱼等,这些水族们在水流的带动下,不分个体与种类,大家伙都在一刻不停地欢快游动。
水流顺着管槽“汩汩”徜徉。水槽的另一端安装的残渣鱼粪收集器,工作“乖巧”,麻利地自动收集。养殖工厂的技术人员会向您介绍,这么一道巧妙“机关”就是专门收集鱼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的,而污染水体的“罪魁”就是这些残渣废料与鱼的粪便。
将养殖废弃物通过残渣收集处理装置及水下管道输出,运送到塘边的集污池,进行沉淀、净化。这样获得的沉淀物,又能够沤制生成一种很好的生物肥料,养殖废水净化达标后,则会重新回到鱼塘里,提供鱼群所需,真正的“变废为宝”。
渔业工厂生产线上,除了养殖水槽,鱼塘里的绝大部分区域都成为一个水质净化区,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工人们专门在水体里面栽种了适量的竹节草、扁担草,还别有一番创意地养殖了螺蛳、花白鲢,依靠它们,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功能,为工业化养殖水面的水质提供多重功能保障。
工业生态养殖:此种工业化养鱼为何要将绝大多数水面用来净化?实行“空水体”,目的是通过生物自净,为轮流用水做好丰富的“后备”。
传统的“满塘跑散养”:鱼塘养殖模式老旧,养殖水产品种群的所有“吃喝拉撒”全在一个塘里,它们产生的大量排泄物一方面使养殖水质下降,自身感染病害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又在鱼塘产生淤泥沉积,需要耗时耗力进行清淤,清塘时的养殖水排放又会带来环境压力。工业化养殖的过程里,水体轮换,交替不息,不存在水体受污染、鱼类缺氧浮头的威胁,真正实施的是全程生态养殖。
多重效益叠加:采用工业化养殖后,那些大塘漫灌散养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在这里得到解决。不仅养殖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还能够减少水产品的病害威胁、用药量大大下降。同时,由于整个水面有循环自净功能,去除了清塘、换水等繁重生产劳作环节。
渔业产量得到充分保障。养殖水槽一侧的电动装置,其实是一套推水增氧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水体溶氧量,增加养殖密度,甚至可以达到常规养殖密度的20倍。
这种清洁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正越来越受到那些规模养殖户的认可。溧阳前马塘陈强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在已有2300m2工业化养殖水面的基础上,正加紧改造旧有鱼塘,很快这里将形成1万多平方米工业化水产养殖的规模。
黄颡鱼(俗称“昂公”),首次采用工业化养殖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养殖水质好、黄颡鱼群体的运动量大,“出阁”的黄颡鱼肉质好、味道鲜,市面上的售价比普通黄颡鱼要高出20%。而且目前一个200m3的水槽可以年产黄颡鱼1万kg,相当于10亩养殖水面的产量。
江苏常州市从2014年引进工业化养鱼技术,目前,常州市有10多个点、3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化水产养殖水面,并且申报了7个工业化养鱼方面的专利,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有益探索。
由此而论:政府扶持洁净、环保、节水、降本、高效等多重效应的科学养殖方略与程序,鼓励发展新业态养殖,这样的工业化养殖“政府放心、消费者安心、养殖户开心”,确实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