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杰 ,邵 梅
(1.公主岭市市区动物检疫所;2.公主岭市畜牧总站,吉林公主岭136100)
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各方面原因都可能导致猪生病,而病原感染是生猪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仔猪管理中,母乳供给情况、环境卫生情况、人员的管理情况、药物的使用情况等都与多发病原感染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仔猪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母猪的保健护理,避免产生无乳情况,另外,也要特别做好仔猪的预防保健,切断感染源头,确保仔猪的正常生长。
生猪的疾病种类很多,多种病毒及细菌都能引起猪发病,而且有许多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常见的有猪瘟病毒、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这些病毒感染发病后猪表面的病症都很急,发病较快,病程较短,死亡率很高,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另外,一些细菌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如猪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这些病害多发生在规模化的猪场,个体密度较大,一旦得病会感染整群,危害较重,死亡也较多,对养殖业损失较大。
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由于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为了节约空间,个体密度较大,传播性强,在生猪的转群、混群过程中有交叉感染,不同季节猪舍的温差较大,在冬季,猪舍处于密封状态,空气质量差,有害气体增多,通风性不好,也是导致猪病多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个体原因,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营养、品种、基因等因素,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不强。如果母猪患有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症等都会导致仔猪的生长出现不良情况,易患病原病。
在防治多发病原病感染的原则上,要以预防为主,治病为辅,重点在于预防,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增加营养,并对母猪、仔猪实施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提高环境质量及自身的免疫能力,达到防病的效果,做到未雨绸缪。
仔猪的长势情况也与母猪有直接关系,所以一定要做好母猪的保健护理,避免母猪患上疾病,例如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等,一方面加强母猪的生存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营养供应及保健工作。在母猪产前80天至产后的整个泌乳期,都要确保饲料的营养充足及养分均衡,要补给全价饲料,并在其中添加一些药物用来净化母猪体内的病菌和病毒。营养充足且母体干净,能有效避免母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避免产后综合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保健效果。对于仔猪来讲,可以达到增乳、保胎、提高仔猪成活及抗病的能力。
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仔猪的初生重也决定了其出生以后的生长情况,初生重大,体质就越好,活力就越强,也就越具备抗病能力。在母猪怀孕期间,要通过调整母猪的日粮配方,尽可能满足怀孕母猪的营养需求,母猪养分足,自然就有充足的养分供给仔猪的生长,这样能确保仔猪的初生重量。
尽早多吃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提供给初生仔猪免疫抗体,初乳中也含有大量的营养,能满足仔猪的生长所需,如蛋白质、纤维素等,所以仔猪出生后尽早吃上初乳,补充营养,提高抗病力。初乳的酸度相对较高,利于仔猪的消化和吸收。
固定奶头和寄养。仔猪出生后,有些不会吃奶,也有一些十分弱小的仔猪不具备吃奶的能力,这时要进行人工干预,辅助喂奶,要经过几天的精心看护和训练才能使小猪固定奶头,保证正常进食。如果母猪所生小猪较多,奶头不足,这时可以实行分批喂奶,或者进行寄养。第一批吃奶的与第二批吃奶的进行
1~2个小时的间隔,循环进行。如果需要寄养,尽量选择分娩时间基本相近的母猪,先把母猪的乳在小猪身上擦涂,这样母猪就分别不出来,避免因不接纳而出现咬伤的情况。
仔猪出生后,由于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对于寒冷不具备抵抗能力,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因为低温情况下,小猪很容易得感冒、肺炎等疾病,易被冻死。母猪分娩要设专门的产房,做好防寒措施,保持产房温度恒定,不能过冷或过热,一般在1~3日龄时适宜温度是30℃~32℃,4~7日龄是28℃~30℃,15~30日龄是22℃~25℃。要注意给仔猪设护仔栏(架)、仔猪保育补饲间以及栅栏式分娩栏等措施,避免因挤压导致仔猪出现压伤或压死的情况。
仔猪出生后,生长需要一些微量元素,而仔猪体内储存及从母猪初乳中所获得的十分有限,必须要进行补充,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一般仔猪出生一周以后会有食欲不振、被毛粗糙、皮肤苍白及下痢等症状出现。仔猪出生3日内肌注0.1%亚硒酸钠0.5毫升/头,断奶时再注射一次;或在饲料中添加,添加量为0.1毫克/公斤,用来补充硒的不足,在3日龄肌注右旋糖酐铁钴合剂1~2毫升,用来补足铁的需要。仔猪出生后,生长很快,营养需求也与日俱增,一般三周后母乳量达到最多,以后会减少,此时母乳不能满足仔猪生长需要,必须要及时开料,达到满足营养需要,同时也促进仔猪消化器官机能发育,避免产生下痢症,促进仔猪快速成长。
[1]程伶.仔猪断奶前后饲喂经验谈[J].今日养猪业,2011,(05).
[2]鲁宁,张庆.重视断奶仔猪能量摄入量不足的问题[J].饲料广角,2011,(11).
[3]柴映青,王康宁.高锌对断奶仔猪促生长作用的研究[J].饲料与畜牧,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