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佳美,马爽
(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
民办农林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企业生产当中,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设备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培养方式、教学方法、培养策略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策划。
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拥有创造力和竞争力。采用生本教育的模式让学生先预习,在课堂上能自己讲出基本知识点,老师再进行纠正和补充[1]。实训中采用“轮岗训练”让学生认识岗位不同,技能不同,真正地融入进去。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岗位技能。
高校教学评价是对大学教学活动的一种价值判断[2]。要建设“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机构共同参与的能力考核机制”。为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行实训课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的综合方法,引入合作企业对实习学生能力的考核标准。熟悉学生对岗位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技能优势、职业价值观等综合因素进行考核,参加合适的就职考试,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然后持证上岗。通过企业资深工作人员能让实习生熟知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与社会职业考试的要点相符相承,更方便考生考取资格证,少走弯路,方便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
融入新的教学思维,把课堂设到基地,学校传授理论,企业传授经验,从而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这不仅为实习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使学生更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更具有实战性,有利于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工作者。
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启蒙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当中,并规定出考核标准,逐渐使学生在模拟实际岗位达到指标。
邀请企业资深人员,让他们走进校园给学生系统的讲解实际生产当中的经验,或者让学生们去合作企业进行参观,这样更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生产线,更加了解实际生产当中的环节,方便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填补了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的缺口,学校也能及时了解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满足社会需求。
加大社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让大学生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同时也对社会作出贡献。实习后,可以将自己的心得利用投影仪、录像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要把一些操作性强、难理解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解出来[3],将实习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法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大家相互学习,拓展知识。同时可以发现学生各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必然方向。学校组织教师赴企业和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学习专业技能,巩固教师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农业院校请来一线岗位人员时,同他们一起探讨,向他们请教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专业技能,还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对症下药”,方便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农业人才要具备吃苦耐劳、创新意识强等优点。本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将是独一无二的。高等农业院校具备的师资力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开展科研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高等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后发展高校与企业合作将成为必然趋势,为培养应用型农业本科人才做铺垫,方便大学生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适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