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欣,杨 柳,段小军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重庆 400038)
2010年以来,随着PC互联网发展的日益饱和,移动互联网开始呈现极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2017年12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12.5亿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就达 11.6亿户[1]。从上网时长看,我国网民2017年上半年的平均周上网时长为26.5 h;自2013年起,该数据已连续4年超过25 h[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3-4]。特别是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5],更是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应用程序即application(APP),移动互联网APP是指在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运行的应用程序。通过各类APP,能获得与操作电脑相似或更好的服务与体验。移动APP的特征是: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用户界面交互简单,容易上手;可在任何场景、任何时间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操作。基于以上特性,移动APP已成为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此外,移动APP还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资源,认识并开发移动互联网教学APP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是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6]。随着诸多医疗类APP的开发和应用,移动APP也日渐显现出其在医药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7-8]。
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可促进医药学教育水平[9-10]。在移动互联网基本普及的前提下,利用操作更方便的移动APP,已成为其获取教育信息和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11]。而当今大学生对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的依赖已远远超过其他科技产物[12]。目前,国内的医药学教育类移动APP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进一步开发与推广。本研究中结合我国医药学高等教育的特点,分析了移动互联网APP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其优势和挑战,为未来移动互联网APP更好地服务医药学高等教育提供参考。
医药学专业知识庞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时需要查阅专业指南。百科指南类APP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快速查询,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如丁香园推出的APP“用药助手”就收录了超过35 000种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药品说明书,超过2 700个专业学会和权威杂志的用药指南,以及近万种临床疾病简介和治疗方案。此外,它还会实时推送相关文章,如与临床用药相关的用药经验总结,以此鼓励学生和用户举一反三,帮助用户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国外的inPractice®Oncology更是每个肿瘤专业学生人人必备的参考书。该APP收录了各类临床常见肿瘤的综述和研究进展,内容全面且非常严谨,每一句循证医学支持句子后面都提供有相关文献的摘要供查阅,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此外,还有一些针对性强、小巧精致的小型百科APP,如“Eponyms”的APP则专注于汇总以人名命名的疾病/征,且提供离线查询功能,让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对于医药学学生,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医学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十分重要。杏树林推出的“医学文献”就是一款汇聚了最新医学文献的专业手机文献阅读工具,提供了70多个专科、600多本全球医学杂志的实时更新。针对中国用户的需要,该APP还自带翻译功能,能实现重要文献摘要的全文英译汉,让用户可以更顺畅地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国外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类APP更是不胜枚举,如“PubMed On Tap”。PubMed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免费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之一,于2000年4月由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创建。该APP收录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PubMed和PubMed Central上的所有数据,可提供数据库中的论文搜寻及摘要等,让用户可以通过指尖轻点阅读国外生物医学方面的文献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互动社区类APP也是目前开发应用较广的一类移动APP。通过这类互动社区平台,医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同更多专业人士甚至学界泰斗进行交流,提出疑问、获得解答,并获取业内最新信息。如在一款名为“轻盈医学社区”的APP中,用户就可以和同行及业内专家探讨本专科领域内的各种疾病。该APP还为用户提供全身X光摄片、CT及MRI等的正常影像学图谱与人体解剖学图谱,以及免费中文文献查阅服务、疾病的最新进展推送服务等。国外的“Medscape”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它集成了医学各个学科的疾病综述及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内容十分准确且完整,更新速度还十分迅速。该APP还实时更新医学新闻和重大医学会议,关注点准确,评论人员权威,经常能请到某一领域的大家亲自进行点评。
基础教学类APP是目前医药学APP中一个发展迅速的类别,可有针对性地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丁香园推出的“医学时间”就是这样一款在线教育平台的移动客户端,致力于为各层次医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权威的视频课程,内容包括“临床医学”“执业考试”“医学考研”“论文基金与写作”等,还有丰富、优质的图书资源和精彩纷呈的专题热点,是医学领域辅助基础教学的优秀伙伴。
在多媒体内容方面,一款名为“3Dbody”的 APP可为用户提供男女两套全3D的数字模型,包括涵盖人体所有解剖系统的完整解剖学数据。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该APP进行实时3D操作,轻松获得解剖人体的学习机会,能360度查看,随时为用户展现所需要的视角,充当解剖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此外,一些医药高校还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开发了适合自身的教学APP。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自行开发了“足踝部骨折分型与功能评分”“足踝部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康复”等移动APP。该系列APP从科室的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不仅可从各个方面加深科室学生对踝关节骨折分型、足踝骨折术后功能训练等知识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足踝部多种功能评分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多种功能评分的热情,并形成分析对比多种功能评分的科研思路[13]。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即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而导致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14]。医药学专业由于学习压力大、专业知识负担重、师生交流缺失等众多因素[15-16],更易产生学习倦怠。目前,针对医药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方式单一,效果不够持久,缺乏自由性且效率低下[17]。由于移动教学平台实时性强、操作简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有效消弭倦怠型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时的尴尬和紧张[18]。因此,构建移动APP辅助学习系统,是一种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的方式。
目前开发出的医药学教育APP大都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有益补充,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互动、分组讨论、随堂自测、在线考试等环节的有机统一,突破传统课程学习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解放学生的学习束缚,给学生提供更自由、更便捷、更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更放松的心态下学习,克服学习倦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传统的医学教育基本在教室或教学医院完成,有着相对固定的场所,特别是外科学的研究生大量的时间会花在病房、手术室和实验室,难以集中在某地学习。移动APP中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能在各个地方都能随时预习、复习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性,使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好自身的碎片化时间。在移动终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演示的效果,还可利用APP内置的反馈功能进行询问交流,及时解决问题。Davis等[19]的研究表明,参与胸腔插管之前观看了教学视频的干预组在技能掌握上明显好于未观看教学视频的对照组。
医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但有些知识使用频率太低,容易遗忘,若能通过移动APP快速检索到关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学习内容,则可事半功倍,充分提高学习效率。如某关节外科研究生临床值班时突遇髋关节脱位患者,若遗忘了课堂上学到的复位细节,此时便可利用该专业配套的移动APP及时查找并观看复位操作视频,使他能对该患者的处理更有信心,或者对上级医生的操作更了解。在实践中及时联系课堂所学理论,容易达到“终生不忘”的学习效果。此外,移动APP还能充当科研进展、相关新闻事件和文献检索等工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
我国幅员辽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区之间、大城市和乡镇之间的教育资源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一直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模巨大,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国家统计局2017年12月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89.9%的村都通了宽带互联网[20],为实现医药学高等教育资源的普及打下了基础。在信息资源缺乏的偏远地区,医药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和移动APP自学或接受远程培训,既方便当地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也能节约资源和经费[21]。
移动APP学习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首先,移动学习由于没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只能根据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操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其次,移动学习的环境复杂多样,学习者周围经常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如果APP中的内容完全照搬书本,学生面对冗长复杂的知识往往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容易导致倦怠情绪[17]。
因此,在创建医药学教学移动APP时,必须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和有机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能进行碎片化学习[22-23],如“微课”“慕课(MOOC)”课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将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分割后,学生能更容易掌控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某个知识点;此外,将学习单个碎片内容的时间变短,还能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保持学习兴趣,使其不容易出现倦怠心理。
尽管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高等教育类移动APP的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首先,与台式电脑相比,移动终端屏幕较小,处理器能力有限,机身存储空间相对较小,且电池续航能力不足[2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开发移动APP时就应注意控制应用程序的大小、内存占用量、多媒体内容的存储量等,并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浏览模式,如“超清”“高清”“清晰”“流畅”等,方便用户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况进行选择,以保持手机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续航。
其次,网络连接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搭建了4G网络,且智能手机大都支持4G连接,但往往也受到该地区手机信号塔可用性的限制,并可能在信号盲区出现中断。WiFi连接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它同样也受到无线路由器覆盖半径的限制[25]。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发移动APP时可以通过HTML5提供的数据缓存机制来解决,使得即使在离线状态下,移动设备也可使用更多的数据[26]。
最后,开发移动APP还会面临多平台兼容性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大致分为安卓和苹果iOS两大阵营,而在这两大类中还包含了不同的版本号,各个版本之间对APP的兼容性有好有坏。因此,在开发移动APP时,必须根据目标用户群的最大基数确定兼容的系统和版本,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使用该程序。
随着医药教育类移动APP的普及,不仅使医药学学生能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还提出了关于专业性、隐私性和安全性的问题,这也是任何医药教育类移动APP的开发都必须先解决的问题。医药学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药学生行为的要求往往更加严格。《医生职业精神》章程中,详细列举了医生和医学生应该遵循的3项原则和10项承诺,包括尊重患者自主权、保护患者隐私和与患者保持适当关系等[27]。随着医药学专业互动APP使用量的增加,这些原则和规范也需要应用在这些新领域中。
某些医药学院校的学生模糊了自己的专业身份与个人身份之间的界限,有时候会不恰当地使用互动APP,导致患者隐私泄露,这对学生及其相关的医疗机构都有直接的负面影响[28]。Chretien等[29]的调查发现,这类事件在美国频繁发生,在其调查的78所医学院校中,有47所报告说该校学生曾在各类互联网社区发布了不恰当的内容,包括使用亵渎、歧视性语言描述患者病情等。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开发互动类医药学移动APP时,应在显著位置放置发贴警告政策,预防学生或用户泄露患者隐私。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我国的医药学高等教育APP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大学生的个性独立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同时其自身也要求有更自由的学习模式。因此,辅助教学用移动APP是当前医药学教育的大势所趋[30]。移动APP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为教育资源较差的地区提供远程教学支持,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投资与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移动APP时,要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碎片化处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解决各类技术瓶颈,不让硬件设备拖后腿;由于医药学专业的特殊性,还需要保证APP在隐私方面的合规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1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 /OL].(2017-12-19)[2017-12-01].http: //www.miit.gov.cn /newweb /n1146312 /n1146904 /n1648372 /c5967653 /content.html.
[2]中国报告网.2018-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EB /OL].(2017-09-26)[2017-12-01].http: //baogao.chinabaogao.com /hulianwang /296620296620.html.
[3]丁坤堂,李焕勤.我国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10):25.
[4]李 青.移动学习让学习无处不在[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 /OL].(2012-03-13)[2017-12-01].http: //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 /s3342 /201203 /xxgk_133322.html.
[6]王佑镁,王 娟,杨晓兰,等.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7]Gutmann J,Kuhbeck F,Berberat PO,et al.Use of learning mediaby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in pharmacology:a prospectivecohort study[J].PLoS One,2015,10(4):e122624.
[8]Bullock A,Dimond R,Webb K,et al.How a mobile APP supports the learning and practice of newly qualified doctors in the UK:anintervention study[J].BMC Med Educ,2015,15(1):71.
[9]段小军,杨 柳,戴 刚,等.多媒体在外科教学实践中的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47.
[10]段小军,杨 柳,陶 星,等.中华关节外科网站的建立及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4):246-247.
[11]刘敏娜.地方院校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7):28-32.
[12]马健赫.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13(9):28-29.
[13]金 丹,付 苏,刘 军,等.数字骨科技术在八年制医学生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7):748-751.
[14]张丽艳.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0):95-100.
[15]李玉蓉,赵 丰.医学生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81-1883.
[16]陈 晶,徐仲华,吴均林.武汉市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完美主义、学习压力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4,27(4):79-81.
[17]李 为,沈丽宁,兰富强,等.基于医学生学习倦怠改善视角的学习型 APP 设计与开发[J].医学与社会,2017,30(7):55-57.
[18]阿依努尔·买买提,阿布都米吉提·牙合牙.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16(6):57.
[19]Davis JS,Garcia GD,Wyckoff MM,et al.Use of mobile learningmodule improves skills in chest tube insertion[J].J Surg Res,2012,177(1):21-2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EB /OL].(2017-12-15)[2017-12-01].http: //www.stats.gov.cn /tjsj/tjgb /nypcgb /qgnypcgb /201712 /t201 71215_1563589.html.
[21]徐 珑,刘佰运,李京生.移动医疗与神经外科医学生教学方式的变革[J].世界复合医学,2015(2):175-178.
[22]沈元琼,匡双玉,伍彬升,等.移动互联网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影响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234-236.
[23]吴娟平,李文杰,王晓宇,等.基于需求的医学移动学习平台设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2):68-71.
[24]Maan J.Mobile web-strategy for enterprise success[J].Int J Web Service Comput,2012,3(1):45-53.
[25]Cox PA.Mobile Cloud Computing 2011[EB /OL].(2012-08-28)[2017-12-01].http: //www.ibm.com /developerworks/cloud /library /cl- mobilecloudcomputing.
[26]Taivalsaari A,Systa K.Cloudberry:an HTML5 cloud phone platform for mobiledevices[J].IEEE Software,2012,29(4):40-45.
[27]Medical Professionalism Project:ABIM Foundation.Medical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millennium:a physician charter[J].Ann Intern Med,2002,136(3):243-246.
[28]Finn G,Garner J,Sawdon M.′You′re judged all the time!′Students′views onprofessionalism:A multicentre study[J].Med Educ,2010,44(8):814-825.
[29]Chretien KC,Farnan JM,Greysen SR,et al.To friend or not to friend?Socialnetworking and faculty perceptions of online professionalism[J].Acad Med,2011,86(12):1545-1550.
[30]唐佐青,叶海虹,江世文.移动APP辅助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5):4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