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静宁苹果产销已近尾声。一年来的产销情况,总体上呈现丰产不丰收态势。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探讨其成因,有助于采取相应对策,提升产业效益。
一是受天气影响,果实品质有所下降,直接导致了价格下滑。2017年是静宁苹果灾害频发的一年。5—6月,全县大范围内发生了冰雹灾害,6—9月全县遭遇长时间高温干旱气象灾害,10月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导致苹果普遍偏小,着色不良,等外果增加,优质果比率下降,果价上不去。2017年,全县优质红富士各级平均收购价为:65#(指苹果大小规格,横径65 mm,下同。——编者注)2.00元/kg,70#4.00元/kg,75#6.00元/kg,80#以上8.00元/kg。较2016年各等级均有所下降。特别是80#以上优质果,价格下滑2.40元/kg。按一般栽培水平,每667 m2产量3 000 kg,80#以上果占总产量的40%计,80#以上果产量应在1 200 kg左右,每667 m2减少收入2 400元左右。2017年静宁苹果出园价最高为 10.40元/kg,较 2016年的最高出园价12.40元/kg,每公斤少卖2.00元,总体上果价呈下滑趋势。
二是优势消退,果价软着陆。由于国内苹果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加之国外苹果的冲击,我国苹果销售形势严峻,卖难现象在全国各地出现。在此大背景下,静宁苹果的优势在消退,昔日出园价全国最高的辉煌不再。2017年10月9日的全国收购价,静宁80#以上不分级价格为8.00元/kg;而山东蓬莱80#以上的实行分级销售,80#的为8.00元/kg,85#的为12.00元/kg,95#以上的为16.00元/kg。
三是收购方式转变,果农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凸现。长期以来,静宁苹果以川、渝客商购销为主。近年来由于苹果市场不景气,川、渝客商收货量锐减,收购苹果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2015年开始,大部分客商由地头收货转向鲜果贮藏库进货,收购时不以吨计价,而是论箱计价,增加了果农贮藏、包装成本和经营风险。这种收购方式,进一步压缩了果农的收益。2017年,地头收购的客商大部分采用“铲货”式收购,即从70#规格起步,不再分级分价收购,果价压得很低,大部分价格在4.80~6.40元/kg之间。静宁70#左右规格的苹果仅占极少部分,而75#以上规格的苹果占了绝大部分。显然这种 “铲货”收购,对果农很不合理,也违背市场规律。必须开拓市场,切实改变坐等商贩上门收购的销售方式。
四是客商代办相互勾结,压级压价,也是静宁苹果价格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外地客商到静宁开始收购苹果时,由于人生地不熟,通常会找当地人帮忙,就此诞生了一个新职业——苹果代办。开始苹果代办帮客商找货源,帮果农销苹果,很受欢迎,可时间一长,代办开始变味。收购苹果时,他们帮客商想办法压级压价,还向客商索要好处费,左右苹果收购价格,导致了2017年静宁果价大幅回落。
五是静宁南北果价趋于一致。由于静宁县域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以雷大梁为界,形成了很明显的苹果栽植分界线,苹果品质差异明显。雷大梁以南,气候温和,降雨量大,无霜期长,栽培红富士苹果可完全成熟,所产果实脆、甜、水分含量大,是静宁红富士苹果的最佳产区;雷大梁以北,气候冷凉,降雨量少,无霜期短,花期和果期较雷大梁以南迟7~15天,越往北所产的苹果硬度越大,含水量越少,是静宁红富士苹果的能生产区。以往年份,南部李店河流域的苹果售价较中北部葫芦河流域的要高出2.00元/kg以上。2017年这种差异明显减小,由于客商采用70#起步“铲货”收购,静宁南部李店河流域川区的收购价最低为5.20元/kg,中部古城山区最低收购价为4.80元/kg,南北果价趋于一致。
2017年,静宁苹果销售市场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没有体现出来。其后果就是可能打击果农生产积极性,造成果园疏于管理,甚至产业滑坡。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从业人员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