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水良
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央“一号文件”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主题,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着眼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大背景下,重点提出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和发展家庭农庄。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二)型水库340座,可养水面43万亩,养殖资源丰富。现养面积16.5万亩,其中水库养殖面积7万亩、塘堰6万亩、精养池3.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水产养殖户5106户,养殖人员14269人,其中传统渔民3368人。养殖品种多样,特种水产养殖发展迅速,主要有鲟鱼、锦鲤、鳜鱼、黄颡鱼、黄鳝、泥鳅等,养殖前景巨大。
当前,我市水产养殖业进入了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全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如何提高他们的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目前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新型水产业主体得到发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89家,养殖面积30190亩,占全市养殖水面面积的20%;产值30960万元,占本市渔业总产值的47.6%;注册资金8100万元;合作社成员总数达1880余人,占养殖人口的13%,其中以养殖为主的有58家,捕捞为主的1家,加工为主的3家,休闲渔业27家。合作社带动养殖户973户,社员人均增收比非社员高出30%,合作社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形式多样化。从主体上划分,有大户、企业、能人、社会组织等多方牵头领办合作;从行业上划分,有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领域的单项和多项合作;从生产环节上划分,有产前、产中、产后等单环节合作;从利益关系上划分,有紧密型和松散型合作;从区域上划分,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全市现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养殖大户牵头领办39个,村组干部牵头领办22个,龙头企业牵头领办3个,其它形式25个。
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逐步拓宽。从刚起步的资金、劳力、技术、信息服务,到目前产前联合购买、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等,涵盖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多项服务内容,经营范围已由原来的养殖业,向加工、劳务、运输、信息、技术和销售等多个领域延伸。
从总体来上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层次明显提升。全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由松散的联合为主,逐步向较为紧密的合作转变;由小批量、小规模、低水平生产经营为主,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变。合作形式由农户之间的合作逐步向农户与龙头企业相互联合转变。
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分配形式趋于多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成员利益联接已由过去实行订单、统购统销、土地保底结算,逐步向按交易量(额)、按股分红和二次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转变,密切了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系。
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市大成锦鲤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2016年共接纳贫困户16户,带动26户。通过技术指导、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合作社务工等形式让贫困户全部脱贫,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有些贫困户年收入8万多元,不但脱贫还走向富裕,他们还同时带动其他的养殖户脱贫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加强项目扶持,近几年来,省水产局在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现代渔业生产发展、标准化鱼池改造、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时,始终坚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帮助他们开展生产与发展、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流通改善、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 、提高应对水产品市场的风险能力。另外在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鼓励各乡镇每年优先挑选合作社成员作为渔业科技示范户,通过技术指导、物化补贴发放等扶持政策,促进提高合作社科技应用水平,增产增收,并通过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广大水产养殖户。
近两年来,全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严重制约或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全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龙池、南湖、宋埠,歧亭、白果、闫河、黄土岗等6个乡(镇)办事处,占合作社总数的75%以上,其他13个乡(镇)不足30%,乡镇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多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金较少,可抵押财产不多,融资困难,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全市89家合作社,平均注册资金不足100万元。
虽然每年都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建设与发展方面投入了扶持资金,但这些投入对合作社整体发展而言犹如杯水车薪。通过调查,很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养殖模式比较单一,养殖效益不高,不能很好的发挥示范作用,这些都有待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主要是养殖大户、村组干部等,他们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总体上还不适应水产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和干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同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受农业弱势产业的制约,没有经济实力吸引科技、营销、财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很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有特色、有销售合同、市场需求量大,想扩大生产规模,想吸收更多农户加入,因缺少资金而不能扩大再生产。由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资产归全体社员所有,合作社法人与公司企业法人资格存在着差异,国家对合作社法人性质没有相应的文件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不予以承认。又由于合作社缺少必要的抵押物,造成合作社贷款融资难。
由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对市场信息缺乏敏锐性、前瞻性,品牌创建意识不强。
全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使之真正成为带领水产养殖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还需要在加快发展上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围绕特色产业、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休闲、旅游高效特色水产业全覆盖;加强与农业的合作,大力发展稻虾、稻鱼、稻鳅、稻鳖综合种养,实现水产农业一体化。
按照依法规范、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章程由全体成员制定,并由全体成员共同按章遵守。
重点抓好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成员发展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和产品质量登记制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合作社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和潜力在人才,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合作社带头人素质提升,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加强合作理念、合作知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网上平台推广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办社能力和管理水平。
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水产养殖群众的经济组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不断地给予重视和支持。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扶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重点支持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水产品深加工。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贷款融资渠道,有效解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理资金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