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涛 邵立刚 车京玉 李长辉 王 岩 马 勇高凤梅 张起昌 邹东月 田 超 王志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齐齐哈尔161005)
黑龙江省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1],春季小麦播种后易出现干旱,且经常伴随着大风降温,素有“十年九春旱”的说法。因此,选育苗期抗旱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对本地区小麦生产以及种植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研究团队一直都十分重视小麦综合农艺性状的选育[2],选育推广的克春111571适宜在黑龙江省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克春111571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2005年以优质多抗小麦品种克丰12号为母本,以优质强筋材料龙55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006-2011年克山基地经过F1~F6试验区系谱法选择;在此期间,连续3年出现春旱较为严重的自然环境,综合产量、抗旱性、抗病等特性表现,于2011年在杂种F6选种圃决选育成,品系代号为克11-1571。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克春111571,审定编号:黑审麦2018004。
2.1 生物学性状及抗逆性 该品种春性,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89d,属中晚熟类型。幼苗直立,繁茂性强,分蘖力强,株型收敛,株高98cm,生育后期落黄好。小穗数一般为4~26个,穗纺锤型,长芒,红粒,角质,千粒重37.1g。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5-2017年连续3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对秆 锈 病 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等均表现为中抗~免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5-2017年连续3年鉴定结果为:中感赤霉病、根腐病。
2.2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16-2017年连续2年分析:蛋白质含量14.5%~14.8%,容重829~830g/L,湿面筋含量32.4%~34.6%,稳定时间3.1~3.8min,形成时间4.0~4.2min,评价值49~51,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2012-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小麦产量鉴定,每hm2平均产量5104.4kg,较对照克旱16号平均增产5.8%。2014年全省7点异地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5640.0kg,较对照克旱16号平均增产15.0%。
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东部晚熟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733.0kg,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平均增产4.6%;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4685.6kg,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平均增产15.8%;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09.3kg,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增产10.2%。
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晚熟组小麦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908.1kg,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平均增产8.6%。因该品种在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区嫩江县多年高产、稳产、抗旱的优异表现,深受种植者的欢迎,推广面积正逐步扩大。
4.1 地块选择及施肥 黑龙江省小麦播种时期气温较低,土壤化冻层较浅,很难实现肥料侧深施的目标,因此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实施秋整地、秋施肥,施肥时要做到平衡施肥,N∶P∶K以1.2∶1∶0.5为宜,每 hm2适量加入硫肥 225~255kg较为适宜,其中2/3作为底肥,于前一年秋季封冻前施入,1/3为种肥随播种一次性施入,抽穗期至扬花期结合赤霉病防治可叶面喷施尿素补充氮肥。
4.2 播种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克春111571在本生态区适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播种,采用窄行条播栽培方式,播种前采用50%唑酮·福美双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每hm2保苗株数以650万株为宜。
4.3 田间管理 在小麦生长的3叶期至分蘖期压青苗1~2次,先横压,再顺压;4~5叶期根据草龄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地块每hm2用量为2,4-D丁酯300~375mL+噻吩磺隆33g,生产田若有单子叶杂草,如稗草、燕麦等时,可选用6.9%的精噁唑禾草灵750~900mL配合喷施。在拔节前须喷施矮壮素,以降低秆高度,防止后期雨水过多出现倒伏。加强预报预警监测,根据当年气象条件,在扬花初期要及时开展赤霉病防治,结合赤霉病防治可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目前,黑龙江省各主产区正逐步实现无人机常规化,喷药、叶面施肥一体化作业,有力的保证了田间作业轻简化、高效化。
4.4 收获 在小麦成熟期要及时进行收获,联合收割机损失不得超过3%,破碎率不得超过1%,清洁率要达到95%以上。收获后及时晾晒,籽粒含水量在13.5%以下及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