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主产区调研 与2018年养殖建议

2018-01-17 20:15凌君芬王嫣祺宋长太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7期
关键词:蜕壳河蟹规格

凌君芬 王嫣祺 宋长太

2017年河蟹养殖已完美收官,2018年河蟹养殖将面临新的挑战。据初步调查,2018年养殖规模还在小幅扩张,天气、病害、市场等诸因素变化难测,初春已出现蟹种、草种、螺蛳、用工、饲料等主要成本上涨,如何安排2018年河蟹养殖生产?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结合主产区河蟹养殖业的调查,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近三年河蟹养殖情况简单回顾

2015年是河蟹养殖 “多灾多难”的一年,早春温度上升快,第1壳蜕得早,接着出现“倒春寒”天气,导致早期“发育不良”; 春夏之间雨水较多,高温天气时间较少,出现暴雨、低温、光照不足等不利因素;中后期病害频发,一些地区出现“水瘪子”病,导致成活率低、规格小和产量降低。

2016年是河蟹养殖“大灾大难”的一年,前期阴雨、中期暴雨洪灾、后期持续高温,“水瘪子”病和蓝藻暴发,整体产量低、规格小。主产区河蟹减产15%以上,优质蟹产量下降20%以上,因“病蟹”“小规格蟹”“无膏蟹”和“软规格”充斥市场,造成价格混乱。亏损养殖户高达70%左右,是亏损面最高的年份之一,一些蟹农甚至对养蟹失去了信心。

2017年是河蟹养殖“风调雨顺”的一年,也是养殖户找回信心的一年。前期气温高,水温稳定,河蟹营养积累正常,生长速度较快,第3次蜕壳提前。特别是一度肆虐、造成“望病兴叹”的“水瘪子”在大部分河蟹主养区销声匿迹,促成了河蟹整体规格大、产量高、品质好,河蟹市场价格平稳,后期价格上涨,春节前后只重100g左右的中规格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涨幅,总体销售价位养殖户是比较满意的。

二、河蟹养殖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如果当年的气候条件与河蟹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主要包括气温、水温、雨水、极端天气等因素,尤其是河蟹蜕売高峰期受到应激的天气少,这一年病害少、成活率高,就决定着当年河蟹的养殖产量、规格和品质,所以说“靠天养蟹”是有一定道理的。

2.苗种因素。因种质资源和苗种培育技术等原因,河蟹主养区普遍存在种质退化问题。近年来,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河蟹种质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培育了多个河蟹新品种,亲本规格和质量、蟹苗质量和成活率都有所提高,但目前河蟹良种覆盖率仍不足30%,从整个产业角度讲河蟹种业有待加强。

3.环境因素。河蟹对环境的依赖远远超过对食物(投饵)的需求,环境管理是养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水位、水质调控,水草、螺蛳管护,药物、生物制剂使用等诸多内容。另外一些外源水质较差的地区,对养蟹构成的威胁很大,养殖过程中稍有不慎,往往能造成较大的损失。

4.蜕壳因素。成蟹养殖从蟹种放养到起捕上市,一般要经过5次或6次蜕壳,每一次蜕壳就是过一次生与死的难关,顺利蜕壳是决定河蟹成活率和规格的关键,第1次蜕壳和最后1次蜕壳至关重要。河蟹蜕壳要选择安静隐蔽的浅水处进行,蜕壳高峰前的营养均衡,蜕壳期的气候、水质、环境和敌害生物的防控等因素都至关重要。

5.病害因素。河蟹养殖经历了“颤抖病”和“水瘪子”病两次大的恐慌,造成病害暴发的因素很多,包括养殖环境条件、苗种质量、饲料营养、药物使用和饲养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病害发生的诱因,养殖者必须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使河蟹少生病或不暴发疾病,一旦暴发疾病,往往“病急乱投医”,用药不慎还会造成药害和养殖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三、2018年河蟹养殖建议

1.加强蟹池建设。蟹池大都是四周挖沟(俗称“环沟”)筑堤的提水养殖池塘,深水区水深1.2m、浅水区0.6m左右。而且单只蟹池面积都很大,一般在百亩左右,最大的有数百亩。因此养殖者可根据地形地貌和经济实力,很有必要加强蟹池建设,重点是“大改小”和“浅改深”,单只池面积宜在20~50亩之间,蟹池最高水位能达到1.5m以上,这样可以规避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

2.重视水草种管。蟹池水草的重要性都已形成共识,应推广复合型种草方式,将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等几个品种穿插在一起种植,改变分品种分行种植的方法,既能满足蟹池的水草覆盖率,又要保证河蟹有在全池活动的充足空间。管护水草要与管水、管底质、管饵料等同步进行,通过调水控草、调水护草、投足饵料少伤草,防止残饵坏水烂草。伊乐藻是蟹池中的“当家草”品种之一,它有4~5月份旺长、高温休眠、立秋后疯长等特点,管护时要尤为重视,当长至40~50cm高时要及早刈割,深水区更要提前割,烂根浮上水面时要及时捞除。

3.调整养殖模式。蟹价是根据供求关系由市场决定的,纵观近几年蟹价行情,大规格、中规格和小规格蟹在每年销售季都有很大的波动。笔者建议从业者根据资金实力、技术水平、软硬件条件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选择不同养殖模式。

(1)精品高端型的“出口蟹”养殖模式。该模式宜被基础设施条件好,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骨干型龙头河蟹养殖企业所采纳,基地必须经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商品蟹市场主要是外贸出口和高端酒店。一般亩放蟹种800只左右,养成规格雄蟹250g/只、雌蟹200g/只以上,亩产量75kg左右。

(2)主攻单产型的“大众蟹”养殖模式。该模式宜被基础设施条件符合要求,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广大养殖户所采纳,商品蟹主要供应城乡居民消费市场,以春节前后销售为主。一般亩放蟹种1500~2000只,养成规格雄蟹150g/只、雌蟹100g/只左右,亩产量100~150kg。

(3)规避风险型的“混养蟹”养殖模式。该模式宜被养殖规模和蟹池规格较大,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一般的养殖户采纳,可望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效果,商品蟹一般进批发市场和深加工等。目前主要有“河蟹+南美白对虾”、“河蟹+小龙虾”、“河蟹+青虾”和“河蟹+常规鱼或鱼种”等多种典型混养模式。一般亩放蟹种600~800只,蟹规格75~125g/只,亩产蟹50kg、虾25kg、鱼100kg左右。

4.坚持精准投喂。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水域中不投喂任何饲料,也能长得很肥很大,人工养殖也应遵循这一习性,投喂饲料不宜过精,应还原杂食特性,通过肥水等措施培养水蚯蚓、螺蛳等底栖天然饵料供蟹觅食。蟹种放养初期适当投喂小杂鱼以促进第1次顺利蜕壳,投饵要抓住河蟹生长的两个高峰期,即高温期前和最后1次蜕壳前后,其余时间投喂饲料要把握“度”,过精、过多喂料带来的后果是蟹运动减少、残饵腐烂、败坏水质、水草烂根、溶氧降低、蓝藻暴发和蟹病多发。

5.做好病害防控。河蟹一旦发病,治疗极为困难。清好塘、选好种、管好水、喂好料,实行生态健康养殖,是防病控病最基础的方法。养殖期间定期抽样检查,发现河蟹有疾病征兆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值得强调的是用药治疗蟹病,必须准确诊断,选对药品,用足量和疗程,进入6月份后要控制好水质、底质、水草等,高温期间蟹池用药要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蜕壳河蟹规格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蜕壳的歌唱家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蜕壳的歌唱家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