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走服务集中式规模经营之路,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对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成立为农服务中心,提升为农服务功能。在农民合作社密集分布的农业大村,成立为农服务中心,从单纯“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实现为农服务的全覆盖。为农服务中心在服务对象上,为规模化种植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提供农事全产业链服务;为打工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打造“农民进城打工、中心为农民打工”服务品牌;在服务内容上,围绕“如何种好地”,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为农民提供一套完整的农事解决方案和托管服务,提供大田作物和果树、苗木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耕种、测土配肥、技术培训、农资供应等服务;在服务方式上,按照“供销主导、多方参与、统一运作、合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根据农民不同需求,推广“订单式”“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模式,加快扩大土地托管服务规模。
二是依托专业合作社,扩展为农服务规模。专业合作社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直接面向农民服务,长期处在为农服务第一线,在生产性服务方面,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农机专业合作社,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推广应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植保专业合作社从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供大田作物、果树、苗木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耕种测土配肥、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及全套的打药和技术指导服务,并签订协议保证效果,有效地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家中土地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
三是搞好宣传和培训,提升农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在基层合作社及种粮大户中,做好广泛宣传,并通过基层发放明白纸,使农民不断意识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便利性,它不仅能够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高效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倡各县市区在辖区内不定期积极开展植保、种植、农机等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并充分利用合作社全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为平台,积极为农民培训实用新技术。
按照多元互补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引擎。具体表现在:
一是整合了农业产业链。通过向下游服务业发展,来辐射和带动农业附加值,也同时完善了整个农业发展产业链条。从育种开始到最后的市场营销和渠道模式进行整合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农资良种、农技和技术推广、流通营销和物流、信息和金融保险、农民和农技培训等配套服务体系对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行农业生产托管前,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人工种收,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耕、种、管、收的水平参差不齐。托管后,实现了粮食生产产业化运营,土地连片耕种收获,增加了农机有效工作时间,作业面积,机械化效率、效益显著提高。农机耕种、收割、喷药、施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提高50%。
三是提升了农业比较效益。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提升我市农业比较利益的重要动力源泉。我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广泛开展对农业比较利益提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农产品价格提升的重要媒介,更是农产品非价格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目前,烟台市农业生产性服务工作以产前、产中服务为主,产后服务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农名获取农业资讯的渠道缺乏,尤其是提供产后服务的农产品销售加工信息缺乏,常使农产品生产出来后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大量积压或产品价格上不去。加之服务企业推广力度不够,农产品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这也是近年来部分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大力宣传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先进典型、取得的良好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使农民充分认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带来的好处和作用,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监管,稳步推进”的原则,出台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设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大户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保险品种。
三是建立机制,加强监管。逐步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考核细则,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组织化程度、作业覆盖率和服务效果,以及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列入考核内容,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创新,综合服务。引导企业与合作组织理性投资,把服务领域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向育苗、耕种、施肥、插秧、收割、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多领域拓展,让从业人员一年四季都有事做,农用机械一机多用,稳定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收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农用机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形成合适的企业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