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渔业》记者 金亚平 高晓霞 李奕雯/文图
1月10日上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召开海洋科技创新与发展工作座谈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卫星应用中心、中广核集团、深圳市惠尔凯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分别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海上风电、海上装备以及海洋公共服务方面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创新发展的目标。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2018年度省级财政增加了3亿元海洋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提高广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着力推动五大海洋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座谈会上,不少代表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天然气水合物的产业化进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王宏斌透露,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规划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8~2020年,小量生产性试采阶段,日产2万立方米、连续产气一个月以上;第二阶段,2021~2023年,扩量试采阶段,初步形成规模产能;第三阶段,逐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初步建成天然气水合物原产10亿立方米以上的资源勘察试验基地。
惠尔海工董事长李兰芳则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涉及了四大重点工作,分别是开发方案、钻采方案、生产方案和储运方案,其中开发方案和钻采方案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否可以实现产业化的命门,生产方案和储运方案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否可以实现商业化的命门,建议所有方案围绕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可靠性这4点同时推进。
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冯玮博士表示,广东的长远目标应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切入口,聚集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资源形成高端海工产业链,目标瞄准将来南海的开发,形成广东模式。
中广核集团华南分公司市场总监魏浩介绍了广东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认为广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结构仍以煤、油等化石能源为主,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广东应发挥海岸线长、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新能源。据了解,目前中广核在广东有三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中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经于2017年12月4日正式开工,这时国内迄今为止一次性核准的单体最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惠州港口100万千万海上风电项目力争明年开工;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计划2019年开工。
与会代表对2018年度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实施内容进行了讨论。专家建议,各涉海单位和企业要信息共享,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形成自主创新的团队和技术体系、设备的生产运营能力,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广东海洋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强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涉海企事业单位要抓住机遇,既着眼于当前,也着眼于未来,找准突破口,把海洋科技资金用准、用好、用出效果,切实提高广东省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和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能力,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