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前
(铁岭县横道河子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辽宁 铁岭 112600)
我国大规模养殖水貂始于20世纪50年代,70~90年代,除极少数国内品种外,主要从丹麦、北美、芬兰、瑞典等国家引入。目前,我国水貂养殖的主要省份有东北三省、河北、山东。由于我国水貂养殖以粗放型、散养为主,导致阿留申病在中国流行十分普遍,由于本病损害生殖力,导致我国水貂平均产仔率低于4只,而丹麦可达6只。水貂绝窝、空怀及产仔数减少等现象频发极有可能因本病所致。水貂阿留申病又被称为浆细胞增多症,是由微小病毒科的水貂阿留申病毒引起的水貂免疫抑制性、慢性、消耗性的传染疾病,提早诊断水貂阿留申病是目前防控本病的主要方法。
碘凝集试验原理是病貂血清C-球蛋白升高,遇碘制剂(包含碘化钾4.0克,碘22克,蒸馏水30毫升)会发生凝聚反应,比较简单所以是最早采用的非特异性诊断方法, 此方法至今仍被国内大多数养貂场及研究所实验室所应用。
对流免疫电泳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水貂血清中病毒的抗体来诊断阿留申病的主要方法,此方法优点是诊断病毒感染特异性和检出率相当高,达95%以上,无论在敏感度还是特异性、灵敏度上都远高于碘凝集试验法,可广泛用于貂群阿留申病的筛查。碘凝集反应通过检测阿留申病貂血清中高浓度γ球蛋白来诊断阿留申病,最先被用于阿留申病诊断,但高浓度 γ球蛋白不是阿留申病毒有特征,因此不具有特异性。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和阿留申病毒相对运动,当相遇后会在琼脂凝胶板中形成清楚可见的抗体沉淀线。研究表明水貂在感染阿留申病毒后9~11天就可产生沉淀抗体,并能稳定持续半年以上。我国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阿留申病,直到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检测阿留申病病毒的黄金法则。
阿留申病病毒的基因组为约5kb长的单链DNA,由2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S2、NS3及结构蛋白VP1、VP2。研究者对比了PCR法和对流免疫电泳发检测阿留申病毒的差异。检测源于55个已知感染阿留申病毒和8个未感染阿留申病毒的农场,共299份水貂血清、淋巴结及脾脏样品,结果表明与对流免疫电泳相比PCR诊断的敏感性约为95%,特异性约为98%,两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