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人民政府烟草生产办公室 薛争争
济源市自1982年种植烟草以来,历经36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豫北地区唯一的优质烟草生产区,烟草农业已经成为王屋山区旱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金色产业”。近年来,济源烟草行业开始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方式,积极推进烟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坚持优化种植区域、农户和地块,把生产计划向生产水平高、质量信誉好、能够生产优质烟的区域倾斜。淘汰不诚信、种晚烟、种劣杂品种的农户;压缩不冬耕、不注重有机肥施用的农户;劝请无技术、无劳力的农户少种或不种烟的农户;去粗取精,留存核心区的诚信烟农。
为减少农药的使用,满足发展绿色生态烟叶的需求,2018年,济源引进烟蚜茧蜂生态防治技术、高碳基土壤修复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技术、物理防控(性诱捕器)和植物(油葵)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三大技术。全市使用碳基土壤修复有机肥改良土壤306.67 hm2,使用饼肥改良土壤160 hm2,使用农家肥改良土壤200 hm2。新技术的推广,确保了病毒病防治农药使用率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明显提高,烟叶品质明显提升。
1.烟农职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使高质量土地向种烟大户和诚信度高的铁杆烟农转移,改变了小而散的经营方式。目前,全市共落实植烟村62个,植烟居民组181个,植烟户731户,其中1.33 hm2以上的专业户有44户,2 hm2以上的专业户有11户,2.67 hm2以上的专业户有2户,其中北桐烟草生产合作社植烟面积达17.33 hm2。
2.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济源市成立了育苗、植保、机耕、烤烟等专业服务队,专业化服务率分别为100%、80%、85%、90%。
3.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共配备各类烟草专用机械400多台(套),强力推广起垄机、盖膜机、中耕机、拔秆机、迷雾机等烟用机械,让广大烟农从育苗到烘烤全程实现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烟农收入。2018年全市起垄、移栽、覆膜、中耕培土机械化作业率分别为80%、30%、80%、95%。
从区域看,全市烟田集中分布在西部山区的邵原、王屋、下冶和大峪四镇,烟田总面积稳定在0.33万hm2左右。从集中程度看,烟草产业逐步向园区、农场集聚,全市拥有千亩示范园区15个,33.33 hm2以上的植烟村有50多个,烟草生产集聚区11个,烟草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以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烟草机械为抓手,重点做好烟水、烟路、烟厂和烟机的建设和推广配套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水池、水窖等水灌工程160多座,铺设管网921.4 km,智能化育苗工厂30多个,密集式烘烤工厂135个,烟用机械400多台(套),为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市按照“优化区域、优化地块、优化农户”的原则,积极培育烟农合作社、烟草农场、烟草专业化服务队、职业烟农等经营主体,推进烟草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提高烟草生产效率。目前,全市已培育12个烟农专业合作社,烟草各类专业服务队50多个,标准化烟草农场24个,百亩大户21个,使烟草产业发展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快速提升。
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济源市突出“浓香型”烟叶特色,积极推进烟草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和探索应用。重点推广了起埂盖膜、集约化育苗、密集式烘烤等先进技术;探索应用了“烟草—小麦”“烟草—制种”等轮作方式;利用育苗厂发展观赏作物和蔬菜等,已推广烟田轮作套种面积266.67 hm2,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其中“烟草—制种”轮作模式,实现了山区土地每667 m2均收入超万元的新纪录。
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实行目标考核,鼓励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服务;建立河南济源烟叶网,为广大烟农提供了查阅、咨询、交流的信息平台,并开展手机短信服务,及时为烟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成立了专职科技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零距离为烟农提供科技服务;建立村级技术服务网络,成立烟叶生产协会,形成了相互协调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1.认真落实“以烟为主”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探索多种宜烟前茬作物,加大烟田合理轮作比例,实现烟地用养结合。
2.要加大绿肥种植和有机肥推广力度,扩大大麦、油菜等绿肥种植面积,探索其他适宜掩青的作物。
3.要加大有机肥、芝麻饼肥、农家肥的普及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土壤的综合供肥能力。
1.要加快职业烟农建设步伐。重点培育有规模、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的职业烟农,引导烟农走职业化发展之路。
2.要改善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完善专业化服务队伍,重点打造6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
3.要提升机械化作业普及率。进一步加大烟用机械的推广力度,降低烟农生产用工,植烟大户、家庭农场机械化作业率要达到100%。
1.要在拓宽增收渠道上创新。在做精做强烟叶主业,提高户均收入的同时,积极协助烟农发展辅业,探索基础设施利用新途径,鼓励育苗工厂、烘烤厂开展非烟经营与服务。
2.要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烟蚜茧蜂生物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油葵植物防治技术、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技术,使烟草产业向科技创新型、绿色生态型、品牌发展型和全产业链型发展。
3.要按“生态、环保、安全”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探索生物质新能源烘烤技术,持续改善工艺流程,优化技术参数,着力建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能源烘烤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多渠道促烟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