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水稻种植集中在会盟镇黄河南岸,自陆村至扣马村一线,共10个行政村。水稻种植区域在孟津县规划的高标准粮田区域内,田间建有引黄灌溉系统,形成自流灌溉。旱能浇,涝能排,生产条件好。
孟津县的稻米以品质高、口感好在洛阳久负盛名。水稻种植轮作方式为稻麦两季,一年两熟。小麦产量在500 kg/667 m2以上,小麦收购价在2.2元/kg,水稻产量在600 kg/667 m2以上,水稻收购价在3.1元/kg。年纯收入在1500元/667 m2以上。与其他作物相比,水稻种植技术成熟,收入较高,市场风险小。
自会盟镇陆村以东,黄河南岸滩地可进行农业耕作面积0.27万hm2,土地平整。除去农户承包田0.11万hm2,其他土地属各村集体所有,土地利用多以大户承包为主,面积在3.33~13.33 hm2。孟津黄河滩区的种植业生产,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在水利设施完备,给水充足田块,种植水稻800 hm2。其他给水不足田块种植大豆、玉米,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西瓜为主。
到田间调发现,下田劳作人员50岁以下人员占10%,50~60岁人员占 60%,60~70岁占 20%,70岁以上人员占10%。种植业为弱势产业,生产时间长、用工大、见效慢,年轻人各种原因不愿意投入这一产业。下田劳作人员以50岁以上人员为主。一些农户因年纪大,劳动力缺乏,实在无力耕种,形成小面积自发流转土地,出现一些2~3.33 hm2种植大户。
目前,种植水稻面积95%以上为农户确权土地耕种,普遍面积不大,从0.03~0.33 hm2。反映到田间,虽然水稻种植整体是集中连片,但田埂交错,单个田块较小,宽窄不一,难以连片作业,管理不便。
种植品种主要为新乡培育的粳稻品种:新丰2号、获稻008、圣稻22,元稻108等,产量与以前相比有大幅度提高,高产在750 kg/667 m2以上,品质较好。但各个农户之间种植品种不一致,技术管理不一致,田间参差不齐。
孟津县水稻种植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人工育秧、起秧、插秧,田间管理,需大量人工劳作,收获采取机械化收割。
20世纪90年代曾做过机械化插秧实验,结果失败。主要原因是孟津县水稻种植土地为黄河淤积土,土壤颗粒细,麦收后,经整地、泡田,土壤松软,不适合大型机械操作,插好的秧在灌水后倒伏。目前,人工插秧需工费350元/667 m2左右。繁重的劳动与高费用限制了水稻的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小的农户自己插秧,流转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户,一般在3.33 hm2以下,因插秧季节的限制,在短时间内需雇佣大量人工操作。水稻插秧时正值“三夏”大忙,佣工困难,限制了水稻大规模种植。为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强度,逐渐有农户改种其他机械化操作程度高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减少了水稻的种植面积。
目前,孟津县以双槐村为代表,各种植水稻行政村均成立有水稻专业合作组织,但组织较为松散。农户以自有土地加入合作社,生产也以农户自主,以销售合作为主,缺乏农技、农机及其他服务。
加大给水不足田块给水量,满足水稻生产所需,引导部分农户改种水稻,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在农户承包田外,容易集中在3.33 hm2以上土地,承包价格较底,容易形成水稻规模种植。
通过试验示范,农机与农技合作,改进机械,实现机械化插秧操作。减少劳动力投入,减少人工支出。利用政府推广机构或社会力量,以村、组、合作社为单位,进行统一穴盘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插秧。降低育苗、插秧环节人工投入成本。
扩大合作社服务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水稻种植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水稻品种利用意见,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年轻人不愿进入这一行业主要原因为,种地面积小,生产时间长,专业种地收入少,需适量集中土地。目前,除自发流转土地价格较低,有组织流转土地价格较高,一般种地面积在2 hm2以上则收入较好,需适量集中耕地,对年轻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及政策引导,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
为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吸引年轻人进入水稻种植业,前提是必须适量集中土地。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转让土地经营权,或以土地入股形式,把一些缺乏劳力,或转到其他产业的农户的土地,以水稻种植大户或合作社集体经营等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形成水稻生产规模化。
通过农技推广部门或合作社进行品种比较实验,试验示范,选择合适品种,既要重产量,又要重品质。开发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创出孟津稻米的品牌,提高销售收入,增加农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