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奇 史雯
(徐汇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上海 200031)
PICC指的是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是治疗血液病患者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1]。通常血液病患者自身有免疫力下降,特别是在置管后的一个月内更容易发生感染等症状,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导管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采用合理的、经济的精细化护理措施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血液病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的方法来控制PICC发生感染情况,效果十分明显,总结如下。
本次实验数据是选取我院2017年1月1日—2107年12月31日血液科室里进行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共54例,女性46例,年龄分布在20岁~75岁,他们的平均年龄在46.3岁;血液病患者包括白血病65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7例以及恶性淋巴瘤18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在47.3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在48.2岁;两组数据中均无统计学意义。
1.2.1 置管方法 本次研究中两组都采用PICC置管:(1)所需器械:血管B超机、PICC穿刺包、生理盐水、无菌手套、消毒包、肝素帽等[2]。(2)穿刺,首先是确定穿刺的部位,再进行常规消毒,进行无菌处理,在血管B超机引导下行PICC穿刺,确定置管位置,穿刺结果后进行无菌覆盖,用胶贴进行固定[3]。
1.2.2 护理方式 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化的护理方式,对于实验组来说是相对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1)在进行穿刺结束之后,擦拭掉残留药液,进行无菌处理,固定好;(2)在穿刺点上方避开贴膜沿静脉走向使用喜疗妥药膏一日3次涂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3)自制PICC置入后体操,每天再进行穿刺之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握拳或者抬臂,悬腕等动作,一天进行4次,每次30分钟。(4)建立PICC专科护士的精细化护理团队,进行访视护理。术后分工协作,首先由专科护士进行穿刺24小时后的首次维护以及落实好PICC的健身操,专科护士组长进行监督查看患者护理服务情况,根据专科护士护理的落实情况进行补充,观察患者各项指标,护士长则监督专科护士工作情况的落实,进行质控。(5)加强置管并发症的护理,血液病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治疗时,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两组置管后一个月后置管发生的感染情况。及时做出处理。
本次研究调查数据可知,实验组在进行置管后的一周发生了1例,随后,置管后的一月内发生2例,置管后的总的感染发生率为6%,对照组在进行置管后的一周之后发生了6例,随后,置管后的一个月后发生4例,置管后的总的发生率为20%,相对对照组来说,实验组的发生率很低,效果十分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进行精细化护理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后期感染率极低,这也为今后的护理提供依据[4]。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静脉炎通常发生在穿刺后的3~5小时,这段时间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并且PICC置管手术是有创操作,这也增加了感染风险,因此,要严格进行无菌处理。研究表明喜疗妥软膏能够迅速穿透皮肤,可以有效的促进伤害愈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对于置管后进行透明贴固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穿刺后感染,要尽量避免湿热。在进行护理的一切动作,要注意动作轻柔,积极鼓励患者进行锻炼。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看护质量,并且不断的优化护理过程,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以优化置管的固定方式,这也减少置管的滑落以及堵塞情况,减少感染的风险,合理的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来减少置管意外情况,来降低自身的不适感。这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炎症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因此,精细化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PICC置管后的炎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