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上的强势品种

2018-01-16 11:19吴伟忠
金融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瓷胎清乾隆景泰

吴伟忠

明清掐丝珐琅器以景泰、成化两朝最为精美,数量最多。

掐丝珐琅起源于元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属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在民间则被称作“景泰蓝”。它是元代时期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为“大食窑”器。我国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终于制作出这种别具一格且有浓厚民族风格的金属掐丝珐琅。它属于低熔点的玻璃质,烧成温度约为650~800℃,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胎形上,再填上彩色油料,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珐琅彩料画在瓷胎上烧成的器皿就成为“瓷胎画珐琅”。

“景泰蓝”驰名中外

“瓷胎画珐琅”是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其颜色丰富多彩,仅蓝釉就有天蓝、宝蓝、透明状的普蓝、粉青金色等。还有鸡血红、紫红、桃红、墨绿、草绿、淡绿以及黄、白、紫等多种颜色。釉质优美沉稳、坚实浓郁。特别是蓝釉,它的纯度与亮度比任何时期都好,有宝石般的美感。

明代景泰年间的器皿多以这种蓝釉作底,创造了景泰年间以宝石蓝为主的风格,“景泰蓝”因此而闻名。明清掐丝珐琅器以景泰、成化两朝最为精美,数量最多。

清乾隆以后,由于国势逐渐衰落,掐丝珐琅的制作也开始没落,传世的作品不多。清晚期的掐丝珐琅器造型以瓶为主,式样多有变化,但比例不是很协调。由于多借助于机械成型,故器物胎体轻薄,掐丝线条流畅,但艺术品位明显逊于乾隆以前的珐琅器。

清咸丰、光绪年间,掐丝珐琅开始作为商品销往国内外。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0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掐丝珐琅曾两次获得嘉奖。作为宫廷艺术,掐丝珐琅是明清宫廷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为皇家所垄断,宫廷内设有专门的生产机构,以碗、盘一类为多,也有小型瓶、罐及盒子等,但流传下来数量极少,故具有极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掐丝珐琅走俏拍场

进入新世纪以来,掐丝珐琅艺术品逐渐走俏拍卖场。早在2002年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开光御制诗句方壶”曾拍出55万元,而到了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这件物品成交价上升为190万港元;在2008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一对极其罕见高28厘米的“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的高价成交,直逼亿元大关;尤其是2010年12月,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对“清雍正的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竟石破天惊地拍出了1.295亿港元的“超天价”,并一举创下了掐丝珐琅艺术品世界拍賣新纪录。

在此后的几年里,掐丝珐琅行情维持强势,藏家惜售心理较重,在拍卖场上也很少见到有掐丝珐琅重器拍卖。在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花卉如意肩凤耳三足盖炉”拍出了1390万元;在2018年保利厦门春季拍卖会上,一对“清嘉庆掐丝珐琅荷塘盆景”以667万元成交。

掐丝珐琅艺术品之所以一直保持强势,是因为当年掐丝珐琅几乎都是宫廷专用,很少有掐丝珐琅文物流落民间,这些古玩珍品大多被各级博物馆收藏,在民间的极为罕见,因此它在拍卖场上备受追捧。

辨别真伪有窍门

收藏掐丝珐琅器不仅要看年代,也要看其艺术水平。年代只是体现了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则包括它的造型、设计、装饰纹样,色彩是否自然,总体是否协调等等。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且须造型奇特;再次是碗、碟、杯等。

另外,在观察珐琅釉时,还必须考虑历史的原因:明代器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

目前,古玩市场上掐丝珐琅藏品真假难辨,收藏风险很大。那么,如何辨别真假呢?其实,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看它是否存在砂眼现象。如果看到一件没有砂眼却又号称是明清的掐丝珐琅器,那就要格外小心了,它很有可能是现代工艺仿品。明清器件的一大特征观察是釉料表面存在砂眼现象,针眼般大小。这是由于古代提纯技术不高,导致釉料中硼酸盐含量过高,因此,在烧制过程中,杂质气化产生了小孔。到了乾隆时期,随着工艺的改进,砂眼现象逐步减少,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砂眼现象已基本可以杜绝。

猜你喜欢
瓷胎清乾隆景泰
郭景泰
实验法探讨瓷胎元素组成和烧成温度对热膨胀法测温的影响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游伟 《竹韵金沙》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瓶上花枝簇簇俏 记一组清乾隆时期壁瓶的修复
“类汝瓷”瓷胎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
景泰至中川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论证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清乾隆朝内府藏书画来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