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绍熙
摘 要:新时代中国在不断发展,高校扩招,大学人数剧增,这样大学就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障碍,也影响国家稳定。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新时代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团结意识,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更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了“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命题,为我国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开展点亮了前行明灯、照亮了前进道路。
一、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受世界的经济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就目前国际形势,有些不怀好意势力发布不好的言论,目的是为了破坏我国来之不易的团结,对社会经济、国家稳定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这种背景下,对中国的教育便提出了新的考验。另外,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总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少數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为中华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同时,大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并且在饮食、生活习惯方面都有自己的禁忌和喜好,这与汉族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形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最终影响学生间的关系,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不断地扩招,加速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加入,中国的教育系统与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今天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导致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时代性、长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高校作为培养民族精英、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于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应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思想分化、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解决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现存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面对新的时代任务和要求,开展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研究十分有必要。
二、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难点和挑战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突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等原因所导致的,也产生了不同宗教、风俗,也容易导致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煽动,这些均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挑战;就目前来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牢固的经济基石,这一客观实际对民族团结关系的挑战。
(二)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较浅,思想单纯,团结意识不够强
随着大学扩招,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慢慢增多,相互了解不够深入,从形势来看民族关系问题日益复杂。同时,青年大学生比较注重自身民族特色,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重视本民族的合法权益及政治上的参与度,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民族之间关系的敏感度,不利于问题的处理。另外,大学生人生阅历较浅,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心理素质相对脆弱、辨识能力较弱,更重要的对民族团结教育思想认识不统一,认知较为肤浅,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极少数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挑拨,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灌输,从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总体而言,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持肯定态度,有一定的自觉性,但不够深入全面,但需进一步强化和引导。
(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宽度不足、深度不足,民族团结教育“知行”脱节
目前,虽然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研究很多,可是研究创新度不够,没有深入的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理论与实际没有系统统一;高校团结教育活动不多、课程和建材建设滞后等因素,以及教育途径未形成长效机制,也导致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面临挑战。另外,在大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人员有: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教师,这说明他们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开展民族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从而忽略对教育工作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并且教育者对自身认识不足,重形式不重效果,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因此,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对民族团结教育极其重要的。
(四)新时代下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负面影响
大学是一个多文化的地方,特别是大学生受到来自不同地域、西方国家、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决定了高校内部民族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同时,科技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获取民族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通畅,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另外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也增加团结教育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民族歧视、宗教异化在国内外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
三、新时代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高校是培养民族精英的地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民族团结的教育平台,这说明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利用课堂教学的特殊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中,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中树立中华民族团结一直、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多民族的爱国情怀,教育管理者要积极作为,多想办法,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不同程度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坚定大学生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二)拓宽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重视教育内容,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教育、民族政策、祖国统一的内容,突出祖国统一的大观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开展对象不仅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还要对教育者和汉族学生开展,通过学习最新民族团结政策,掌握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民族发展史等相关知识,领悟内在精神,才能更好的处理民族关系。另外,要多渠道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个人生活等各个环节,通过不同渠道的教育方式使教育内容更容易的被学生接受,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倡主动式教育,避免被动式教育。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想决定行动,这说明思想的重要性。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教育者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好思政理论课,必要时,主动向典型和榜样学习;高校还要对相关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讨论,不断提高教育者民族团结意思,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高校要了解学生本身的民族特色,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通过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文化交流会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更利于大学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形成教育合力,落实制度保障
大学生中的民族教育工作不只是高校事,也是国家、社会、家庭的事。民族团结教育责任重大、内容众多、事务繁杂,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五位一体”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会遇到各种困难,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也非常重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离不开有效的保障制度:高校要制定相关保障制度,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思想、制度、物质保障,还要要求各级单位严格落实,做到专人负责,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剑坪.从文化视角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化[J].中国民族教育,2011,5:25-27.
[2]谭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80-82.
[3]李凯.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特点及路径探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8:71-75.
[4]焦敏.近十五年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5,3:105-108.
[5]杨满.多元文化框架下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88-189.
[6]刘瑜.我国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2:155-159.
[7]黄娇娇.新疆高校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大学报,2013,6:93-96.
[8]李凯.新时代城市社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81-84.
[9]肖军.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创新途径[J].西部教育,2018,1:38-39.
[10]杨敏.新时期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述评[J].柳州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12,12:33-37.
[11]海秋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J].社科纵横,2010,2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