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8-01-16 11:18陈红兵卢进登尹光霞许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双师型队伍建设

陈红兵 卢进登 尹光霞 许峰

摘要: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省属综合性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迫在眉睫。但从现有的教师培养机制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严重的滞后和不少现实的问题。因此,采取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现实要求和实际意义。本文着眼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和现实需求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结合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省属高校;“双师型”;校企结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023-03

大學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高质量人才的使命。这种使命决定了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既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既上得了讲台,又下得了生产车间。只有建立一支懂理论、强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将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关注的重点,德国等西方国家把教师素质提高及培养纳入教师职业研究的范畴[1-2]。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采用的是TAFE模式[3-4],教师每年至少两周时间回到企业工作,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训的能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从1897年形成至今,培养出无数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5]。“双元制”实质是校企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教育模式。从德国职业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培养过程可以看出,培养“双师型”的职教教师是其目标。无论是实践教师还是理论教师,都必须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学,并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考试。对于实训和实践课程教师,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还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便能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

我国自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四条标准,强调“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共性,更要具备进行实践技术应用与开发的特质,即有“双师素质”[6-7]。2009年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国家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科本位的教育,忽略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利于现代工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指导辅导,又能从事实训指导;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这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8]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针对双师队伍建设开展了大量改革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高校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兼职的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提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我校作为服务地方的省部共建重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并被选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十三五”期间也提出“提质”要求,要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应用型人才,着重解决学生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形成以强化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特色的产业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6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8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人,其中,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13人,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只占61.9%,师生比为17∶1,学生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27∶1。显然,对于以专业性、技术性强,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来说,目前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还依然存在着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实习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论的现象,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模式还有待改进。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探索

1.“请进来”——积极面向企业引进高技术专门人才。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课程的应用性、实用性很强,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多年从事一线生产、科研的专业技术人才任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专业技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可以给学生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具体知识,对学校内部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指导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2.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强化对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定期安排专任教师深入到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一线技术需求。二是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综合型人才转化。三是要推动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建立“双师型”教师考核和激励的制度体系。加强考核和激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本着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正轨。要通過建立“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建立“传帮带”教学团队的培育制度。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建设中的领军人物,教学团队是专业教师、实训教师、行业专家的结合体,教学团队可跨学校、跨专业、跨学科组成,教学团队力求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层次。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新进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以“双师双岗”为重点,“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实践环节教学团队。“在讲台上,满腹经纶;在工厂里,操作熟练、技艺精湛……”,这样的“双师型”(技师+教师)人才,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科学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然而,大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不对等,为突破这个难题,打造专业教学团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专业教师企业研修机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大学授课机制。与定制企业合作,建立教师研修基地,选派教师参加企业的科研与工程实际研发工作;聘请有实际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人员从事部分与实际应用结合密切的课程教学。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教师队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融合,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晓萍.德国职教师资之重—“师傅”培养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汤霓.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徐惠敏,马庆栋.澳洲TAFE模式借鉴与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02):62-64+69.

[4]董菊芬.基于TAFE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宁波大学,2014.

[5]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6]黄政艳.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07):84-86+90.

[7]黄政艳.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07):84-86+90.

[8]欧榕.地方综合性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2):99-103.

猜你喜欢
双师型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