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读了一篇文章《年轻人,别把理财致富太当真》(编者注:《金融经济》杂志2017年第11期刊登),作者薛洪言。薛先生认为,没有庞大本金作为基础,仅仅存在于理财收益率之间的微小差异,并不会让年轻人的生活有所改变,甚至会诱发贪念导致悲剧。该文大致如此阐述——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理财收益率一般也就差个5%,5%的差异会怎么改变你的生活?本金1万块,一年相差500元,改善不了生活。本金10万块,一年相差5000元,依然改变不了生活。本金100万元,一年相差5万元,算一笔小钱了,很多人认为可以改善生活了,问题是,对于百万资产的人而言,多了5万元依然改变不了生活。那些认为可以改善生活的人,恰恰没有百万本金,5%的收益率对他们而言,带来的是只是500或5000元的差异。
理财致富的真相在本金,本金太低,连复利和高利率都帮不了你。而本金高的人,本来就已经致富。基于此,理财致富是个伪命题。
年轻人恰恰缺乏的就是本金,一旦盲目追求收益结果,很容易掉入杠杆陷阱放大本金。高风险杠杆投资一旦玩完,年轻人能扛得住吗?
薛先生给了年轻人三个建议:一是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收入;二是保护好本金,不要瞎折腾;三是正常花钱消费,学会享受生活。
文章有理有据,如同兜头的一瓢凉水,不知道多少人被泼得一激灵。
远离理财致富?
年轻人要不要采纳薛先生的“反鸡汤”告诫,远离理财致富,“莫要因追逐于点滴利息而辜负了大好青春”?
我先来讲一个真实故事。10年前,有个湖南的年轻人来到广州,当时的他,可谓一穷二白,没有本金,工资也较低。以他的年收入,即使理财收益率10%,生活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但10年后,35岁的他,已经实现财务自由。
这样的收入,怎么就实现财务自由了呢?投资房产吗?可他也没本钱啊,难道中了彩票?
其实这样的结果,源于他对理财致富完全不同的理解。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理财收入是因,财务自由是果。理财收入完全覆盖了日常开支,达到财务自由。
但他却认为,先达到财务平衡后,才有可能提高个人劳动收入,再进一步达到财务自由。按照他的做法,假如一年只能结余IOOO元,那就把日常的额外支出控制在100元以内。这意味着,这结余的1000元收益率能有10%,就能达到财务平衡。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苦行僧吗?是的,在他看来,年轻人在本金太少时,就必须克制欲望。这和薛洪言先生的建议完全相反,薛先生是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攒钱而过苦行僧的生活,钱是靠工作挣的,而不是靠节俭攒的。”
这个湖南伢子的逻辑是:只有开始就通过微不足道的本金获得收益,覆盖掉自己的额外支出,达到财务平衡,你才会用更加轻松的心态,提高工作收入。当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重大机会出现在面前时,你才能轻装上阵,果断出击,将白己的收入提高一大截,这样才能提升本金。反之,如果钱不够花还要享受生活,“月光”甚至透支,怎么可能会有良好心态,在原本工资不高的工作中发挥最大潜力,从而获得赏识和晋升呢?
10年间,他持续维持财务平衡,不断学习理财,踏踏实实理财,走的就是被薛先生泼了冷水的“理财致富之路”。在这过程中他完成了两次飞跃:一次是凭借着工作积累和能力,跳槽后收入大幅提升;另一次是抓住互联网兴起的机遇果断创业,创办了一个在线理财教育自媒体。
“食利时代”来临?
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食利阶层,即仅以资产投资就能获得稳定的甚至不断扩大的现金流的群体,且数量越来越多。
食利阶层的繁衍,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话题。就积极面而言,将催生新的商业哲学,带来全新的消费美学,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就消极面而言,会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
在我国食利者名声向来很差,几乎是“寄生虫”的同义词。时代变迁,如今对部分食利者的认识已大有改观,摆脱了传统的偏见。食利不道德吗?年轻人能把成为食利者阶层当做奋斗目标吗?
再来说个故事吧。我的一位同龄朋友,早已不从事实业,现在是LP (limited partner,风险投资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参与商业项目的投资而不负责具体管理),典型的食利者。
他每年的投资回报支付日常开支绰绰有余,完全可以直接退休,尽情消费,享受人生。然而并没有,他平时的工作状态,连我这个创业者都白愧弗如。每天如陀螺般连轴转,他却乐此不疲,甚至比我见过的大多数打工者还充满活力、激情四射,非常享受自己的人生状态。
亲眼看到他的实际行动,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财务自由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财务自由后,开始思考的不是能花多少,而是能创造多少价值。有了他的投资,也许就能兴起一家创造价值、改变未来生活的新企业,而他也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财务自由后,寻找人生价值的动力,甚至会驱使他們比常人更努力。
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矛盾统一
你有没有发现,上述故事和观点,好像并非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反倒是矛盾统一,相生相克。
像薛先生所言,本金不足却盲目贪图收益率来理财致富,确实是妄想。如果像湖南的那位年轻人那样,控制欲望达成财务平衡,保持良好心态抓住发展机会,反倒能通过理财致富。
成为食利者,也并不意味着人生阶段就此固定,变成寄生虫。相反,可能那时会有更多人像那位LP -样,步人人生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重新开始寻找生命的另一种价值。
看似回到原点,实际上已经进入另一个境界。理财的哲学,其实也是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