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霞 任晓莉
摘要:通过对洛川县自然条件和村庄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对“三化一片林”建设中的树种配置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和村庄周围片林4个区域的树种配置方案。
关键词:洛川;三化一片林;樹种结构配置
以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和村庄周围片林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目的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根据“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不同村镇生态条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研究、总结,形成一些经验和见解。为全面系统提出洛川县“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洛川县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洛川县地处渭北高原,位于延安南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与黄龙、宜川县相邻,西与黄陵、宜君县接壤,南临白水县,北与富县毗邻。全县土地总面积1804.84km2。洛川县属高原沟壑地貌,是我国黄土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主要特征是塬面宽阔、塬沟分明、坡陡沟深、川道狭窄。年平均降水量680.5mm。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8.5%。
1.2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洛川县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6%,林木绿化率达58%,林草覆盖率达60.2%。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总体上进入到“生态恶化局面得到遏制,局部向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乡村绿化仍然属于薄弱区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庄和院落修建加快,建设中注重庭院、道路、广场的硬化,忽略绿化,挤占了绿化面积。二是道路新修、改造步伐加快,道路绿化出现大量断带,或双行单行绿化,栽植密度和数量不合理。三是由于村庄周围土地用途不同,绿化面积呈团块状分布,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四是现有乡村绿化的树种单一,主要以刺槐、杨树、柳树等落叶乔木为主,夏秋季节还郁郁葱葱,冬春季节则一片荒凉,缺少生机和活力。五是具有飞絮特点的杨树、柳树数量较大,春季时节飞絮漫天,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给行人健康带来危害。
2树种选择的原则
2.1乡土树种优选的原则 乡土树种是指长期生长于当地,通过自然演替,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树种。乡土树种经历了本地气候环境的长期考验,生命力旺盛且容易成活。洛川的乡土树种很多,如栾树、香椿、臭椿、国槐、山杏、油松、侧柏、榆树、麻栎、小叶杨、旱柳、杜梨、连翘、黄蔷薇、绣线菊、紫丁香、樱桃、文冠果、红枣、花椒、山桃、山楂、柿树等树种。这些树种或形态优美、或四季常青、或花(叶)色鲜艳、或兼顾它用,各具景观特色,深受大家的喜爱,在绿色家园建设中应该优先选择。
2.2适地适树的原则 不同树种具有其特有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而不同绿化区域也具有特有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地适树是树种和地块相互间的双向选择,在“三化一片林”建设中尤为突出,比如在院落绿化中,应充分考虑风俗习惯、景观效果、经济价值、人畜危害及污染等因素,不仅要做到树种适宜地块,还要做到地块适宜树种。
2.3乔灌配置,针阔结合的原则 乔木、灌木、花草搭配,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形成物种丰富、立体层次、生长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在建立以乔木树种为骨架的前提下,根据绿化用地实际,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注重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乔灌藤草花的混合配置,丰富绿化植物种群,形成复层立体植被结构和群落,充分发挥绿色植被的稳定性和景观观赏性。
2.4结合实际,便于管理的原则 在规划庭院、花园、道路等绿化区域时,要充分结合农村集体管理水平滞后、资金紧缺等实际情况,应遵循技术易于掌握,树种便于管理的原则。比如:栽植了大面积的绿篱或草坪,需要经常修剪、浇水,而“三化一片林”建成后,若后期管理不到位或疏于管理,结果会导致绿篱疯长草坪荒芜。所以,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实际,遵循便于管理的原则。
2.5注重景观效果,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三化一片林”建设把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建设结构合理的乡村生态体系,积极发展庭院林果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在树种配置中选择既能发挥生态防护作用又有经济产出和景观观赏性的树种。既改善了生态环境,美化了家园,又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如:苹果、桃树、杏树、梨树、花椒、红枣、葡萄等。
2.6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题作用,一切从农民需求主题出发,真正实现农村绿化与富起来、美起来有机结合。
3树种配置方式
3.1庭院绿化 以农户庭院为单元,充分利用院落空地进行绿化,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种植习惯和农户意愿,体现地方特色。以绿化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乔木乡土树种为主,搭配灌木和花卉,实现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效果。适宜配置的树种有苹果、核桃、杏树、梨树、红枣、花椒、桃树、龙爪槐、红叶李、榆叶梅等。
3.2村庄绿化 对街道、巷道、学校等村庄公共用地,统一树种、统一规格、统一放线、统一栽植,做到树端行直,整齐一致。树种以冠幅大、主干高的乔木为主,属乡村村庄绿化的骨架。选择代表地方特点的风景树和经济树木,体现不同的绿化风格。村庄的街道、巷道和学校等公共绿化的用地应全部绿化。适宜配置的骨干树种有红枣、花椒、桃树、杏树、榆树、山楂等。花园可配置黄蔷薇、绣线菊、榆叶梅、月季、紫叶小檗、云杉、塔柏等。
3.3路渠绿化 按照“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有路必有树,有树则成荫”的要求,结合农田林网建设,对乡村道路、渠道、河流两岸进行绿化。树种选用根系深、主干高、冠幅小的乡土用材树种,搭配常绿、灌木等树种,做到灌木与乔木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乡村公路、沟渠及河流两岸适宜栽植的地方全部绿化。适宜配置的树种有国槐、垂柳、香花槐、河柳等。主要公路和进村干道应突出景观观赏性,要配置常绿的雪松、油松、刺柏、云杉以及一些色叶树种,也可搭配造型树木及花草,如栾树、白皮松、红叶李、黄杨、月季等。沟渠及河柳两岸栽植速生的小叶杨、河柳等。
3.4一村一片林建设 充分利用村庄周围闲置土地、废弃土地和沟坎坡地,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集体连片的栽植主导品种,因地制宜地营造成片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和风景林。用材林主要以速生杨树、柳树、刺槐等当地速生树种为主,经济林以苹果、核桃、花椒等优质乡土树种为主,薪炭林以沙棘、栎类、刺槐等燃烧值高、易萌生的树种为主。
4结语
洛川县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随着近年来造林绿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全县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乡村绿化仍然属于薄弱区域。因此,结合洛川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搞好树种的配置,是提高和改善庭院、村庄、路段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对加快洛川县绿色家园和“三化一片林”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稿: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