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应用辨误(二十七)

2018-01-16 10:45嘉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尘土谓之责任编辑

嘉行

“望尘莫及”用得毫无道理

某出版社的一个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意思是望着前面人、马奔跑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他人后面。例如老舍《赵子曰》十七:“你由欧阳的一片话,会悟出这么些个道理来,你算真聪明,我望尘莫及。”茅盾《子夜》九:“她那股热情,不但吴芝生望尘莫及,就是柏青也像赶不上。”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赵咨传》:“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原来是说曹暠欲送赵咨,但赶到长亭,只看见赵咨骑马远去扬起的尘土,已赶不上了。后来多用作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之辞。

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按照分工只能对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负责,至于印刷、装订、发行等環节都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用“望尘莫及”毫无道理。可能心里想着“鞭长莫及”,由于都有个“莫及”,便连类而及误为“望尘莫及”了。其实即使用“鞭长莫及”也不对,因为“鞭长莫及”比喻想管但力量达不到,而责任编辑再有力量也不能指挥出版部、发行部。不如老老实实地说“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不是我所能负责的了”。顺便说一句,这个责编如果不认真纠正误用成语的毛病,提高文字水平,他“对文字部分”能否负责,也很值得怀疑了。

一个人怎能“见仁见智”

“见仁见智”语出《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有德行的人见了认为是仁爱,有智慧的人见了认为是智慧。后来约定俗成为“见仁见智”,表示不同的人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可见“见仁见智”是指不同观点之间的比较,不适合用在同一个人身上。如清·陈匪石《声执序》:“时贤言论,见仁见智,例得并行,不敢涉及。”朱自清《〈燕知草〉序》:“至于这种名士风是好是坏,合时宜不合时宜,要看你如何着眼;所谓见仁见智,各有不同。”

“见仁见智”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错。比如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见仁见智”是不同观点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现在“他”一个人怎么能又“见仁”又“见智”呢?作者显然是没有弄懂这个成语的含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尘土谓之责任编辑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尘土里的光
好的故事,尘土里也可以万丈光芒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English Abstracts
钱本草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