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鹏
李山戴著眼镜昂着头,大踏步地走着。他没有戴太阳帽,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这也许就是他比别人脸黑的原因。①
他天生一身傲骨,不屈从于任何人和事。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无论在学习上,还是与人交往中,他从不向别人张口、伸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希望得到别人的任何报答。他追求的只是自己活得快乐,活得心安理得。②
李山正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个三轮车夫来到他身边,摇着铃铛问:“同学,你需要坐车吗?”李山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三轮车夫瘦得简直就是皮包骨头了,目光中含着乞求。“我不需要帮助,更不需要弱者的帮助。”这是李山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因此,他上学的路上一次也没坐过三轮车。他用他那不是很干净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去去去,我不要!”说完,继续走自己的路。
车夫骑着车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着铃铛。突然间,李山意识到,这可能是车夫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那个瘦得叫人担心的车夫,顿时产生了怜悯之心。车夫还没有死心,仍然摇着铃铛:“来吧,同学,我送你,又不要你多给钱。”
“好吧,到一中多少钱?”
“两块。”
李山没有还价,对车夫说道:“好吧,跟我来!”李山加快了脚步,车夫紧紧跟着。李山不停地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快到校门口了,李山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递给车夫,“给你的。”
“可你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三轮车。”
“啊!那你为什么让我跟着你?真是!”说着,车夫擦了擦脸上的汗,骑车掉头走了。李山大声喊道:“这钱是给你的——”车夫头也没回,答道:“我不是乞丐!”
不知怎的,李山竟不由自主地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③
◆简评
小说情节安排合理,李山不叫车→李山叫车→李山不坐车→车夫不收钱,环环相扣,刻画出李山高傲、自以为是的形象和车夫不卑不亢的形象。两个人,对比鲜明。结局的一句“我不是乞丐”似乎是车夫误会了李山的好意,可实质上是李山误会了车夫的不依不饶,使车夫原本可怜的形象变得高大光辉,更让李山意识到自己的高傲和自以为是。
(晓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