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微贷

2018-01-16 18:09郑天虹毛一竹
华声 2017年23期
关键词:微贷野蛮生长小贷

郑天虹+毛一竹

2017年11月21日,一纸标注“特急”的文件下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整治办(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简称),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被叫停。

网络小贷,就是传说中的微贷。

从2010年阿里小贷的出现算起,微贷刚刚度过了七岁生日。在经历了早期的小范围试点、中期的漫长突围、以及后期的野蛮生长后,它终于还是迎来了一道“休止符”。

2013年,微贷开始兴起的大背景之一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的日渐成熟,中国的电商平台、线上交易已经发展多年,线上借贷相关的数据、技术和需求都已准备就绪。

而另一个重要背景则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萌芽与发展。由于P2P等互金公司与微贷所涉及的业务和客户多有重叠,在缺少专有牌照和监管要求不明的情况下,不少未雨绸缪的互金公司纷纷去申请了网络小贷牌照。截止今年7月末,P2P的贷款余额已达12170亿元。

微贷为什么如此受青睐?记者在调研时发现,相对而言,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审查严、借贷额度小、手续繁杂。而微贷无需担保和审查、进入门槛较低、到账快。

正因为这些“方便”,导致了微贷恣意妄为的“野蛮生长”。

“零门槛”借钱,引借贷者上钩。这些网络平台大多打着“无抵押”“零担保”旗号,声称只需“身份证+手机号”就能迅速借款,“20分钟到账”。

合同里藏陷阱,抬高利率、手续费。深圳律师协会互联网金融专委会主任陈科军介绍,一些微贷平台的借款门槛低,很难控制不良率。为了覆盖不良率,只有抬高利率、手续费。而部分借贷者缺乏金融、法律常识,往往易被“零门槛”吸引而忽略合同里的陷阱。

利滚利、息滚息,“雪球”越滚越大。一名女子在线上线下金融平台四处借款,欠下13万多元,其中14笔借款来自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个借钱平台引导她去另一个平台借款还钱,陷入恶性循环,有的贷款月息高达20%。

除了普通老百姓,爱慕虚荣、经济来源少、风险承受弱的高校学生群体,成为一些金融机构追捧的对象。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大学生都用某网络平台的虚拟信用卡充当信用卡进行“先消费、后买单”。

打开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小于的微信朋友圈“晒图”,各种“大牌”化妆品琳琅满目。她向记者出示了最近一个月的账单:滴滴打车1174.87元,外卖订餐2218.69元,网购4513.85元。一般来说,这位女大学生每月的花销都在七八千元。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大二学生小朱因借校园贷20余万元自杀。据警方调查,贷款基本用于和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广东工业大学的小林表示,一次聚会人均花费100多元。若不喜欢出去玩或是花钱“抠门”,往往会和其他同学“渐行渐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微贷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消费者被微贷公司骗,借贷组织骗微贷公司。微贷的特征是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外加上借款人借款用途不明确,逾期、坏账率较高,甚至催生了一批职业老赖。

因此,微贷平台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往往會采用继续提高利率来填补较高坏账率造成的“窟窿”,如此往复,导致恶性循环,表面上看似越做越大的网络小贷,其实坏账率相当高。

摘编自《瞭望》《新闻周刊》2017年48期、微信公号“馨金融”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贷野蛮生长小贷
“小微贷”活了连锁民企
乡村游如何告别“野蛮生长”
“新规”将出台,小贷公司喜忧参半
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速融通微贷”业务操作流程(试行)
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速融通微贷”管理办法(试行)
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