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2035”规划中,再过17个年头,上海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一个不太遥远的现实,也是一个令人十分神往的明天。
“卓越的”全球城市,意味着上海不仅有全球城市的规模格局,更有着不同凡响的品格与气质,有着人无我有独特的优势与能质。这样的“卓越”,是大家由衷的悦见与喜爱、天然的倾慕与魅力。
很难极致诠释一座卓越城市的全部内涵,但是总有一些相近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看到“卓越”的影子,比如我们比较一下两架相近的飞机的话。
世界上销量第一第二位的民用客机,是同一个级别的两型中短程单通道飞机,分别是美国的波音737与欧洲空客的320,总订单都已经超过了10000架,都称得上是史上经典。从发展的脉络看,诞生于1967年的波音737,先于空客320突破10000架大关;出生于1987年的空客320,则在新一代同级别737MAX与320neo的竞争中,明显占据上风,320neo获得的订单数超过737MAX一倍。由于这是两型客座数基本相同的飞机,所以订单数的较大差异,表现的就是航空公司的偏爱,当然这种偏爱的根源,毫无疑问就是来自乘客的青睐。
乘客们为什么喜欢320?我们来回想一下自己的空中旅程。印象中,波音737与空客320,我们是不是更喜欢坐320呢?是的,320好像更舒适。
事实上,这样的喜欢是有道理的。同一级别的飞机,737与320的座椅宽度是不同的,一个是17英寸,另一个是18英寸,更宽的自然就比较舒服。
这样的差异不是技术上的,主要是时代和理念的因素。就像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里讲的,世界贸易的繁荣让各地都能以相近价格得到同样商品,世界变成为平的。在高科技的民用客机上,由于技术及人才流动的加深,波音和空客拥有的制造技术基本是相同的,舒适感不同产生的偏爱或者说是青睐,只可能是因为技术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说设计理念或者是人文关怀。从这一点看,空客的理念比较“卓越”。
波音737诞生于1967年,它的客舱宽度源于波音707与727,三者都是3.54米。美国人虽然经常拥有世界最先进技术,但是民族性格比较粗犷,加上资本主义斤斤计较的因素,所以波音把中短程单通道客机的客舱宽度设计成3.54米,因为这个宽度刚好能一排布置6个17英寸宽的座椅,充分利用空间。事实上,17英寸宽的座椅是有些紧凑的,舒适度不够。
10多年后空客设计320时,欧洲人更多地想把它看作是一件“卓越”的产品,因而在飞机格局上实现了两个大的突破。
首先是电传系統。在320之前,所有飞机都是通过机械及机械升级版液压传力来驾驶飞机。从320开始,第一次全部通过电脑发布的指令,实现飞机的运行。这是从机械到电传的跨代技术进步,由此将驾驶舱从机械仪表时代引入到“玻璃座舱”时代。
另一个突破,就是18英寸概念的到来。在320萌芽时期,737已是世界最畅销客机,同级别客机如果对标“国际标准”,设计成与737 一样的宽度,无可厚非。但是追求“卓越”,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空客意识到17英寸座椅宽度够用但不够人文,于是将客舱宽度设计成超越737标准的3.7米,这样如果同样放一排6个座位,每个座椅宽度就可以从容达到18英寸。小小1英寸的宽度增加,大大提升了座椅的舒适度,也成为日后320超越737的关键因素。
机身宽度增加0.16米,对于320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是这0.16米,让座椅从紧凑够用,变得轻松舒适,乘客的体验会有很大的提高,最终带来了用户的偏爱与青睐。“标准”的水平与“卓越”的追求,差异就在这里,之后的结果也在这里。
卓越的含义,是超越一般的高超出众。它需要有更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有超越一般、超越标准的意识,有敢为人先、开明睿智的精神境界。这既要有时代的积累与技术的进步,更要有理念与精神的升华。它是大的格局,也体现在时时处处的细节。
对于上海来说,“上海2035”值得每一个人期待,它也需要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去共同奋斗。
以大的眼光去看待明天,用最具体的行动去建设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