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荣
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四川泸县646100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疾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多见于急性胃炎后,若未及时诊治,将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产生严重影响[1]。为明确社区康复干预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该院针对性选取256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256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124例)与研究组(1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70:54,年龄30~67岁,平均(48.76±10.11)岁;病程1~6年,平均(4.03±2.19)年。研究组男女比例75:57,年龄31~68岁,平均(48.81±10.22)岁;病程1~7年,平均(4.15±2.21)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研究组予以社区康复干预,具体为:①社区服务人员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制定出个性化服务计划;②合理利用社区服务栏,可张贴宣传海报实行健康教育,且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定期专题讲座讲解,提升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性;③社区服务人员可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常见诱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升其自我保健与营养调理能力;④针对老年患者,服务人员可与其家属沟通,叮嘱家属监督患者服药;中青年患者可提醒其制定用药备忘录,从而达到按时按量服药目的,促进治疗效果提升;⑤由于慢性胃炎病程一般较长,且易反复,患者易出现悲观情绪,社区服务人员应主动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其沟通,增强患者生活、治疗信心;⑥使患者及家属认知科学饮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正确饮食,禁烟、酒,适度锻炼,充足休息。
心理状态采取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2],SAS≥50分、SDS≥53分则表明焦虑或抑郁,分值与结果成正比。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评定[3],0~100分,分为躯体疼痛、社会职能、活力、生理职能等方面,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心理状态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s),分]
注:组间比较,aP<0.05。
对照组(n=124)研究组(n=132)组别61.32±2.31 61.44±2.45 50.19±2.24(47.36±2.08)a 63.45±2.51 63.52±2.67 53.08±2.11(48.26±2.03)SAS干预前干预后SDS干预前干预后
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分别为:躯体疼痛(76.39±4.16)分、社会职能(77.52±4.07)分、活力(78.11±4.39)分、生理职能(77.89±4.01)分;与对照组(64.13±4.22)分、(64.38±4.14)分、(65.17±4.05)分、(64.33±4.02)分相比均较高(P<0.05)。
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步伐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导致饮食不规律,使得慢性胃炎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慢性胃炎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具有密切联系,如饮食不规律、抽烟酗酒等,临床治疗过程中除按时按量服药,还需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有研究指出[4],社区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心理状态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SAS(47.36±2.08)分、SDS(48.26±2.03)分均较对照组低;研究组干预后躯体疼痛(76.39±4.16)分、社会职能(77.52±4.07)分、活力(78.11±4.39)分、生理职能(77.89±4.01)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该次研究结果与刘秀萍[5]相似,表明慢性胃炎患者在社区康复干预之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对慢性胃炎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其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引起不按时服药、作息混乱等情况,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社区康复干预中,服务人员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向其细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使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同时,服务人员亦向患者介绍正确服药、规律饮食与作息等的重要性,且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禁烟禁酒,从而有助于患者治疗效率增加。另外,社区服务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向社区居民宣传慢性胃炎相关知识,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落实到位,有助于患者自我保健知识、能力的增强[6]。社会康复干预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转变患者悲观、担忧、焦虑等情绪。此外,服务人员积极同患者交流,指导其正确宣泄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有助于心理状态调整。社区服务人员叮嘱患者适当运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从而促进病情康复,生活质量提高。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干预效果作详尽分析,具一定局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干预有助于慢性胃炎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推广应用价值。
[1]任百顺,任宝华,石慧文.社区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721-2723.
[2]林亚良.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5C):118-119.
[3]冯菲.健康教育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162-163.
[4]李苑红.社区康复干预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138-140.
[5]刘秀萍.护理程序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24-27.
[6]项希龄.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158-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