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自然遗产及其价值

2018-01-16 06:42刘红婴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完整性冰川

刘红婴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世界遗产公约》以国际法的高度,从自然面貌、地质地理结构和动植物生境区、天然名胜和自然区域这3个方面确定了自然遗产(natural heritage)的范畴:其一,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其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其三,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由这个法定范畴作为框范,经过数十年的执行和实践,在203项自然遗产①这个数字将延续到2017年7月。、35项双重遗产#的丰富资源中,多样的类型和立体的形态已经构成。其中,行进中(on-going)的自然遗产就是非常具有凸显价值的一部分,有力地诠释着世界遗产的内在精神和追求目标。

1 何谓行进中的自然遗产

行进中的自然遗产是指那些地质地貌、生态生物的构成要素处于持续变动状态的自然遗产,这些遗产本身不仅见证了地球历史漫长的塑造过程,还继续着它们自身的发展演化进程。

自2005年《世界遗产公约》的执行法《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对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了较大调整后,有关自然遗产的理念更鲜明地体现出对“行进中”这一要点的强调。在该准则的Ⅱ.D部分第77段中,对自然遗产规定了4条标准:

(ⅶ)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的自然美和审美价值的地带;

(ⅷ)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录、行进中的重要地貌发展的地质过程、重要的地质地貌特征;

(ⅸ)构成代表具重要意义的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陆地、活水、海洋海岸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落发展的突出例证;

(ⅹ)最重要和有意义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自然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真实体现,它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①自然遗产4条标准的序号因与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相衔接,故为罗马字母的ⅶ、ⅷ、ⅸ、ⅹ。。

这4条标准在确认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对记录地质地貌、生态生物发展过程的行进状态,增加并加强了表述。“行进中”成为标准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显性的指标。

从外部形式上看,自然遗产可能往往是动态的,比如,瀑布、河流、森林,总是处于直观的动态。但是,这并非“行进中”的全部含义。“行进中”作为法定标准中的重要指标,更加注重自然遗产深度的状态以及对其专业价值的认知。

2 自然遗产如何处于行进中

体现未间断的地质地貌、生态生物发展变化的进程,是行进中的自然遗产所担当的使命。自然遗产中有典型性的具体案例,是解释自然遗产如何处于深度的行进中状态的最好实证。

2.1 范例一:中青年期的喀斯特地貌

猛犸洞穴国家公园(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1981(vii)(viii)(x)②这个标注表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间和所符合的世界遗产标准。后同。。

猛犸洞穴国家公园于1941年依照美国国家公园法的制度规则而建立,位于美国肯塔基州。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猛犸洞穴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洞穴群和地下长廊,也是石灰岩地貌构成的典型代表。国家公园及其地下超过560km的长廊为多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其中包括许多濒危物种③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文件,http://whc.unesco.org/en/list/150,访问时间:2016年7月29日。。

肯塔基州中西部的地质历史本身就丰富悠久,大约2.4亿年前这里是汪洋大海。随着地壳的抬升,海水退去,海相沉积物固结为可溶性岩层。含二氧化碳的水流沿石灰岩的裂隙,进行着溶蚀的活动。地表水渗入地下,地下洞穴系统便开始了发育阶段。必须注意的是,猛犸洞穴现正处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青年至中年阶段,因此仍在不断地拓宽、加深之中。这正是它作为自然遗产并处于“行进中”的要点所在。

2.2 范例二:陆地的高度每年抬升3 cm

海岸高地和瓦尔肯群岛,2000, 2006(viii)。

这是一项由瑞典和芬兰共享的跨国遗产。瑞典一方的海岸高地于2000年成为世界遗产,位于波的尼亚湾西海滨,是波罗的海向北延伸的一部分。这片海岸面积为142 500 hm2,其中80 000 hm2为海洋部分,有大量的近海群岛④数据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文件,http://whc.unesco.org/en/list/898,访问时间:2016年7月29日。。由于冰河作用、冰川消融及海面新陆地抬升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湖泊、海湾和高达350 m的低丘等不规则地形。自9 600年前冰川从高海岸最后消融以来,陆地不断抬升,最高达285 m,这就是地质学上的“均衡反弹”。海岸高地作为末次冰期的海岸遗址,为认识地球表面冰冻和陆地抬升区域形成的重要过程提供了极好的证据。

芬兰一方的瓦尔肯群岛于2006年作为扩展项目加入到已是世界遗产的海岸高地项目中,二者成为一项世界遗产。瓦尔肯群岛包含有5 600个小岛,遗产总面积达到19 4400 hm2,其中15%为陆地,85%为海洋。地面主要为10 000—24 000年前大陆冰层融化形成的不规则脊状延伸的搓板冰碛①数据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文件,http://whc.unesco.org/en/list/898,访问时间:2016年7月29日。。在冰川快速均衡抬升过程中,小岛不断地从海面升起,原来被冰川压迫而下沉的大陆,逐渐以较快的速度抬升。海岸线不断推进,岛屿慢慢形成并连结在一起,半岛也在扩张,湖泊由海湾演变而来,继而成为块状沼泽与湿地。因此,从科学角度讲,瓦尔肯也是认知和研究地壳均衡现象的典型区域(图1~图4)。

图1 冬日的瓦尔肯群岛一瞥

图2 芬兰瓦萨博物馆展示的瓦尔肯群岛生态

图3 专业人员在海岸高地勘测

图4 学者们在瓦尔肯群岛研究交流

在全球同类地质过程中,科学领域开始认识并研究这种均衡反弹现象,正是由此地而发祥。更为重要的是,这项跨国的自然遗产中的陆地仍然在以平均每年近3 cm的速度抬升,即处在“行进中”。

2.3 范例三:冰川每天前行3 m

冰川国家公园,1981(vii)(viii)。

除南极洲和格陵兰外,地球上最大的冰原就在南美安第斯山南段。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山麓冰川、悬冰川等各种现代冰川类型汇聚于此,科学价值极高,研究和欣赏环境都是非常理想的。1937年,阿根廷在这里建立了冰川国家公园。

这里的冰川是“行进中”的冰川,经历了第四纪冰期的冰川以每天3 m的速度前进,因而,与河水相接处的冰舌如高墙垒筑,在行进中就不断有巨大的冰块挤离冰川,轰然劈落,溅起巨浪,声震八方。景象之壮观,奇妙而罕见(图5~图6)。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到,冰川国家公园风景秀美,峰峦叠嶂,冰川湖泊星罗棋布,其中包括长达160 km的阿根廷湖。在遥远的源头,三川汇流,奔涌注入奶白色冰水之中,将硕大的冰块冲到湖里,冰块撞击如雷声轰鸣,蔚为壮观②参见数据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文件,http://whc.unesco.org/en/list/145,访问时间:2016年7月29日。。

随着全球变暖,雪线上升,冰川的自然价值和科学价值日益凸显。像冰川国家公园这样的自然遗产属凤毛麟角,全球各地纳入世界遗产的冰川,或以冰川本身为主体出现,或作为某项自然遗产中的组成部分出现,都是十分宝贵的。如加拿大的落基山公园群及美国、加拿大共有的两项遗产,均为大区域的自然含量丰富并包含冰川的世界遗产。更弥足珍贵的是,前行的冰川将行进中的自然遗产活态地呈现了出来。

图5 前行状态的冰川

图6 冰川运动后形成的浮冰

3 自然遗产处于行进中的意义

3.1 以地球为本

将地球上的自然状貌纳入世界遗产,与文化遗产视为人类遗产的同一整体,这是世界遗产事务从初始时即显现出来的明智之举。大地书写地球的历史,万物解析自然的法则,人类其实也是自然法则中的组成部分。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以法定的规范形式,将产生于100年前的北美的有关“自然的人格”理念①“自然的人格”在法理上意指:大自然与人一样,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因为有法律上的人格,就具有相应的法律赋予的权利,“荒野的权利”亦典出于此。引入国际法的范畴中来,“自然遗产”这一传统理念中所没有的概念在国际法中成立。

自然遗产的最佳保护形式是成熟的国家公园体制或类似于国家公园体制的保护区制度。国家公园制度的鼻祖就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法。19世纪中后期当西方国家的多数人还沉浸在驯服自然的热情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保存和保护自然面貌的迫切性及深远意义。画家乔治·盖特林(George Catlin)就提议,应当设立“国家的公园”,“一个国家的公园,包含了所有野生的植物和动物,以及自然美景的原始面貌。”山社(Sierra Club)创始人之一的约翰·穆尔(John Muir),将荒野视为生态与精神上双重需求,反对无节制地砍伐和放牧,为“荒野的权利”②同上。而奔波、呼吁。1870年,一支19人的土地测量队发现了黄石地区的资源和价值。次年,美国国会拨款派遣地质科考队进行勘察,大有收获③参见[美]理查德·福斯特:《美国国家公园》,大陆桥翻译社译,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年,第12-13页。。1872年3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法案,强调为了人民的利益,划定为公众公园和休闲地,建立黄石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自此在美国法律下予以保存,并不得开垦、占据或买卖。

国家公园体制发展到今天已非常成熟,并为世界各地所普遍采用。国家公园体制有利于全方位保存、保持天然的地质地貌结构形态,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它的优势百余年来影响了许多国家,其合理性为全世界所认同,并具有普遍的共识及相互推动的作用。在世界遗产中,国家公园当然以最具完整性地保持整体生态原貌的样例为选择目标,从而通过这些遗产项目诠释对自然的态度。

3.2 自然遗产描述地球历史

研究自然遗产的4个法定标准,并分析公约实际操作的结果可以发现,自然遗产有自己的特质和规则,对自然遗产的确认注重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两个大的方面。自然遗产的审美价值比较直观,科学价值则需综合的验证,这两方面并重,缺一不可。与人类的杰出创造文化遗产不同,自然遗产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地球史;而对自然冠之以“遗产”,又是以人类的判断力和鉴赏力来确认视觉上最美、生态系统最健康、地貌形态最独特的地方,让人类所能认知的自然界的历史长河展示其精彩的过程,也使我们今天依然享用着的自然环境得到最好的尊重与爱护。

地球的演进主要在于自身变化。人类的出现及人类因生存活动进行的破坏或维护,仅是一种非自然力的因素,不是书写地球历史的真正动力,更不是以世界遗产手段所关怀的对象和强调的理念。

相比人类的历史,地球的历史才是我们迄今所能认知的最长的时间性对象。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可以划分成不同等级的地质时代单位,即:宙、代、纪、世、期、时等。地质年代的同位素测定方法告诉我们,宙为4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约6亿年前至今皆属显生宙,分3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包含: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包含:第三纪、第四纪。第三纪划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划分为:更新世、全新世。地球的历史是由地球自己书写的,因而,每一项相关的自然遗产都在描述自己所在的那一页,并且,每一项作为典型代表自然遗产之间相互关联,就构成了这种描述的红线。

3.3 地球历史的延续描述

当造山运动开始,地球的大规模“雕塑”在漫长的成长中渐渐成形,并显出千姿百态。至今,许多地方的地貌还处在发育期,一些地方的火山活动仍然活跃。同时,在地球自身演化的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系统也成为地球演进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物系统有“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五界”生物伴随着地质地貌的演变,也构成悠长的历史线索。生物演化的直接证据不仅有各种成规模的化石遗址地带,而且更有活态的生物系统,这些正是自然遗产所要关注和吸纳的。

行进中的重要地貌发展的地质过程和重要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就在这些活态中得到印证。比如,前述猛犸洞穴国家公园,不仅诠释了地球进化历史的各个阶段,而且对正在经历的地质过程进行实时描述;伴随地质过程,属于当地独特的野生动物也在发展进化过程之中。又如,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两座活火山——冒纳罗亚山(海拔4 170 m)和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 250 m),犹如两座巨塔俯瞰着太平洋①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文件,http://whc.unesco.org/en/list/409,访问时间:2016年7月31日。。火山猛烈的喷发不断地改变周围的景观,熔岩流展现了奇妙的行进中的地质构造过程。

由世界遗产的自然标准及自然遗产项目实际构成的总体情况看,自然遗产以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生物圈或国家公园等形式构成。世界遗产将全球范围内最具科学价值的部分发掘出来,以择取自然精华为手段,写成了独特的“地球的教科书”,而且是一部可随时添加内容的未完成的教科书。

4 行进中的自然遗产的关联价值

4.1 完整性

公法所确认的自然遗产相关价值追求是全方位的,其中,在对世界遗产完整性的要求上体现较为突出。

《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Ⅱ.E部分第78段规定,只有同时具有完整性和(或)真实性的特征,且有恰当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遗产得到保护,遗产才能被视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②“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世界遗产法的核心关键词。《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II.A部分第49段有确切的解释:“突出的普遍价值指罕见的、超越了国家界限的、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的文化和(或)自然价值。因此,该项遗产的永久性保护对整个国际社会都具有至高的重要性。”。

完整性主要包括:记录的完整性和生态的完整性。记录方面的完整性较为综合,指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能够将自身的发生、发展历史有效地呈现出来;生态的完整性则主要适用于自然遗产,指一个遗产项目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当然完整性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因为所有的保护区域都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孤岛,而是与周围环境、毗邻生态系统相联系的。

由此,自然遗产的完整性也可以用两个“充足”予以概括。其一,遗产地叙述地球历史的证据材料的充足。比如,有着20亿年岩系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其地层、规模都占据了优势的话语地位,证据可谓充足。其二,生态系统构成的实体证据的充足。比如,印尼的科莫多国家公园,科莫多岛上的每一个生态环节都得到保护,科莫多龙③科莫多龙(Varanus Komodoensis)是一种大型蜥蜴,是爬行类动物中形象最类似恐龙的活体物种。这一核心物种生存所需要的生态系统才能保持其说服力。

4.2 关联性

《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Ⅱ.E部分第93段、第94段明确强调了自然遗产完整性的关联因素,并规定了专业性较强的指标要求。在地质地貌方面,依据标准(viii)申报的遗产必须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素。例如,“冰川期”遗迹要满足完整性条件,则需包括雪地、冰河本身和凿面样本、沉积物和拓殖(例如,条痕、冰碛层及植物演替的先锋阶段等)。如果是火山,则岩浆层必须完整,且能代表所有或大部分火山岩种类和喷发类型。

在生态生物方面,依据标准(ix)申报的遗产必须具有足够的规模,且包含能够展示长期保护其内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的必要因素。例如,热带雨林地区要满足完整性条件,需要有一定的海拔层次、多样的地形和土壤种类、群落系统和自然形成的群落;同样,珊瑚礁必须包括诸如海草、红树林和其他为珊瑚礁提供营养沉积物的临近生态系统。

这样,在专业认知上确认具有系统关联性的自然地带,无论是地质地貌还是生态生物,作为自然遗产都能够具有科学的承载力度。

4.3 大区域

自然遗产要体现世界遗产的原则和精神,则需具备自然价值方面的特色,其拥有的规模,在量上应当是充分的,否则便不具有说服力。具体表现出来,即每一项遗产都有较大的面积,被称为“大区域”。

“大区域”自然遗产的直观特点当然就是覆盖面积大。例如,俄罗斯的金山-阿尔泰山,在辽阔的苍宇中占地面积达1 611 457 hm2。委内瑞拉的卡奈依马国家公园,它的面积相当于比利时的国土面积,或者说比美国马里兰州的面积还要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世界遗产的诸多种类当中,“大区域”自然遗产更具有系统性的先天特质。

《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Ⅱ.F部分第101段要求,依据世界遗产标准(vii)至标准(x)申报的遗产,划定的边界要反映其成为世界遗产基本条件的栖息地、物种、过程或现象的空间要求。其范围必须包括与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地段紧邻的足够大的区域,以保护其遗产价值不因人类的直接侵蚀和该区域外资源开发而受到损害。可见,大区域是一个显性要素。

足够的“大区域”,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所以,除了符合前述自然遗产的4个标准之外,每项自然遗产地还必须符合《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规定的“整体环境”(conditions of integrity)条件:①必须包含自然生态关系必备要素的全部内容或者绝大部分内容;②必须有相当充分的地域面积,能够自我维持生态平衡;③必须具有维护物种延续的生态系统;④濒危物种遗址应具有维持濒危物种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特别要保护迁徙性的物种种群;⑤遗产所在地必须有令人满意的长期立法调节,以做到制度化的保护。

这个“整体环境”的要求从实质上看还是非常严苛的,而这种严苛又是极其必要的。它们所强调的正是自然遗产所应具有的全部内在的内容,直观地体现出来,就是“大区域”。自然地质地貌及生态系统的价值,也对这样的“大区域”有全面的要求。换言之,“整体环境”就是在一个制度保障的框架里,有足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生态。

“整体环境”的相应条件,诸如“维持濒危物种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自然生态关系必备要素”“相当充分的地域面积”“维护物种延续的生态系统”,这些条件之间是无法分割、相互制约的关联关系。它们彼此支撑,缺一不可。前述科莫多国家公园案例,就颇为典型。科莫多龙这种大型蜥蜴要实现物种生存繁衍,其活动空间应足够大,环境因素中的丛林、海水、沙滩不可缺少;它食用所需的是小型动物及鸟蛋、龟蛋等,因而这些动物的生境也首先必须得以保障。所有的环节都紧紧相扣,每一个部分都不能缺失。

5 结束语

世界遗产事务伊始,关于自然遗产的法定标准在整体上突出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两个方面。在这两个大方向之下,描述地球本身的发展变迁是一项重要使命。其中,体现未间断的地质地貌、生态生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必需的组成部分。自然遗产不仅要发现地球的过去,更要让过去与“行进中”的现在衔接起来,并在“行进中”看到未来。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完整性冰川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