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珣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 重庆 400054)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日渐提高,外加工业化脚步的加快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空气污染,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耳鼻喉常见病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虽然说,耳鼻喉常见病的手术区域并不大,但因其所在的部位距离大脑最近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特殊属性,手术时包括术后的疼痛会影响整个头部乃至于全身其他各器官。耳鼻喉常见病患者容易出现耳痛、耳鸣眩晕、鼻出血和嗅觉障碍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疾病所带来的变故,进而产生恐惧、焦虑、紧张、抑郁、多疑等负面情绪,有的患者甚至夸张性地对待手术带来的疼痛及负面影响,对手术治疗、护理、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困难和影响。本研究通过对80例耳鼻喉常见病患者的不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旨在探讨出耳鼻喉常见病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1]。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80例耳鼻喉常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系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底所收治的耳鼻喉常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性别: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全部患者年龄为12~68岁,平均(37.4±5.8)岁;手术类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9例,双侧扁桃体摘除术8例,鼻息肉7例,乳突根治术8例,声带息肉摘除术12例,鼻外伤手术7例,喉癌4例,突发性耳聋3,急性会厌炎2例。
全部患者经医师确诊为耳鼻喉常见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方面有差别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患者心理特点分析护理措施施行前,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悲观、恐惧、焦虑、多疑、抗拒等心理特点。调查得知,80例耳鼻喉患者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有悲观失望的心理因素,主要原因是,病期较长,病情比较严重,身体上长时间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有的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人造成经济和心里的负担,进而陷入自闭状态,不肯跟人多说话,拒绝沟通、交流;耳鼻喉常见病患者多有恐惧心理,主要是因为,此类患者类型疾病的抵抗力较低,难以抵御剧烈的疼痛所造成的心理冲击,尤以喉癌、鼻息肉患者为最;耳鼻喉常见病属于易发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有急于康复出院的迫切心理,担心病情恶化,进而导致焦虑情绪;绝大多数患者入院前对病情知之甚少,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舆论,对医护人员的医术和医德不放心甚至怀疑,心理负担增加;耳鼻喉常见病有一个易于复发的特点,需要治疗的时间较长,多数患者缺少依从性,有的会在治疗的半途上自动放弃继续治疗,病情复发时不愿意接受再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医护方案有抗拒心理。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上述的心理特点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术前心理评估、术中配合、术后心理疏导等措施。具体做法是: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大方得体地与患者及其家属和亲朋好友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多一些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状况;如遇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适当退后其知情时间,以此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同时给予应有的同情和关心;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交流沟通,环节患者的心理压力,为下一步的手术打好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对所掌握的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保密,不可随意示人;对患者的错误认识进行校正,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心理期望和心理预期。列举周围患者成功的示例进行现身说法,消除恐惧和降低焦虑心态;如遇患者出现某些部位的疼痛,应及时做出相应的病情评估,制定出针对性缓解疼痛方案并施行;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指导患者做适当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在患者出院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出院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叮嘱患者随访复查,患者离院时,留给医护电话,方便患者随时电话咨询或前来复查,切实做好出院随访工作[2]。
1.4 观察指标
1.4.1 参照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心理情绪进行评价,设定基础分为50分,分数越低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低,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2 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80份并全部收回,根据患者的回馈意见评定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自定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的评分为(72.4±4.2),常规护理后的评分为(58.6±46);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为(73.2±41),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后的评分为(34.1±3.9)。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方面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8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全部患者均知情并自愿接受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40例中,23例表示满意,占57.5%,13例表示一般满意,占32.5%,4例表示不满意,占10%;观察组40例患者中,37例表示满意,占92.5%,2例表示一般满意,占5%,1例表示不满意,占2.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耳鼻喉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具有多发性,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耳鼻喉疾病的生理解剖位置比较特殊,涉及到人体各种感觉中的听觉、嗅觉和触觉,同时和发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多器官性、多通道性,加之其距离脑部最近,神经纤维集中、敏感,外伤或手术都会令患者感受到剧痛,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3]。本研究表明,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可使患者建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值得推广借鉴[4]。
[1]李兆坤.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5:69-71.
[2]刘娜.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9):180.
[3]刘建彬,司晶,向重坤.坐位气管切开术20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108.
[4]谢林艳,杨华.耳鼻喉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1,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