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英,胡海华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313000)
迷走锁骨下动脉是一种畸形的动脉走向,临床较少见,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症状与食管或纵隔肿瘤相似,难以鉴别,而单纯食管造影诊断此病又容易误诊及漏诊。随着CT的普及以及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这种病例发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食管及纵隔肿瘤的放疗、心脏及胸外科手术前。提早发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防止手术中迷走血管的损伤,现选择15例迷走锁骨下动脉病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同时行食管造影及CTA并确诊迷走锁骨下动脉的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82岁,其中13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7例,胸背部痛5例,恶心、呕吐、反酸3例。
1.2 方法
1.2.1 食管造影 患者取斜卧位,使用日本岛津500mA胃肠机,自动kV及mAs,口服稠钡,取不同体位观察食管各段并适时拍片。
1.2.2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德国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机,采用胸部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肌;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先行平扫,然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佛醇 (320mgI/mL)80~100mL并追加40mL生理盐水,速率 4.0~4.5mL/s,监控层面设于气管分叉水平,感兴趣区放置降主动脉,触发阈值设定120HU,行对比剂团注示踪法。120kV、自动mAs、球管旋转时间为0.28s/r,螺距1.5,层面采集128mm×2mm×0.6mm、卷积核B41f。 扫描方向为头足方向,扫描时间6~9秒。
1.2.3 CT图像后处理 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方法进行后处理,直观显示胸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重点观察迷走锁骨下动脉的起源与走向,以及是否合并其它血管变异。由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讨论后作出诊断。
在食管造影中,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食管受压改变,表现为食道上段螺旋形压迹,局部可见血管搏动现象。食道黏膜皱襞规则完整,管壁柔软度及管腔扩张正常,其以上的食管无明显扩张。CTA是将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薄层重组图像传至工作站,使用去骨减影CTA三维减影软件先重组出平扫和增强的三维图像,然后配准、减影,直接获得头颈部血管的三维图像,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数目增多及血管走行异常,大部分迷走血管走行于食管及气管后方,部分伴有主动脉弓形态异常改变。15例中4例合并双颈总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2例合并右颈总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例合并颈内动脉瘤,另8例未见合并其他血管异常。对于合并颈部血管异常者,须补充做颈部CTA。
3.1 胚胎学基础 正常的弓动脉系统是由右颈总动脉(RCCA)与右锁骨下动脉(ARSA)之间的右弓背主动脉和动脉导管完全退化所形成,人在胚胎期有6对动脉弓,而起主要作用的是第3、第4及第6对动脉弓[1]。根据Edward双弓发育模型[2],迷走锁骨下动脉包括迷走左锁骨下动脉(ALSA)及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其中以ARSA最为多见。左锁骨下动脉是由左侧第6节间动脉形成[3],在左颈总动脉及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左弓异常退化,前部的左颈总动脉变为升主动脉的第1分支;右锁骨下动脉是由第4对弓动脉、右背主动脉的近段部分及第7节间动脉形成[4]。
3.2 影像学表现 根据锁骨下动脉起源与走行及其与气管、食管间的位置关系,可将迷走锁骨下动脉分为3型,食管后型、食管气管间型、气管前型,其中食管后型最多,约占80%,食管气管间型次之,约占15%,气管前型最少,约占5%。本组中食管后型 13例(86.7%),食管气管间型 1例(6.7%),气管前型1例(6.7%)。左锁骨下动脉常合并右位主动脉弓[5],当食管后型锁骨下动脉及右位主动脉弓瘤样扩张时,均可出现吞咽困难,食管造影常显示食管呈一弧形压迹,边缘光滑,钡剂通过略缓,但黏膜未见破坏征象。CTA结合后处理技术(VR、MPR、MIP等)能全方位、多视角直观显示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数目、排列次序及迷走锁骨下动脉的起源、走行方向,对显示迷走锁骨下动脉较食管造影有明显优势。ARSA不是来自头臂干分支,而是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之后的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冠状位MIP呈“象鼻征”,VR像主动脉弓上血管自升主动脉依次显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ARSA;ALSA常伴有右位主动脉弓畸形,胸降主动脉位于右侧走行,至腹主动脉又转向左侧,轴位呈“L”形或“V”形,冠状位呈“倒三角”形,由于胚胎时期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左弓异常退化,前部的左颈总动脉为升主动脉的第1分支,使VR像自升主动脉依次显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ALSA。超声在探查成人迷走锁骨下动脉时因部位较深,诊断较为困难,而在小儿迷走锁骨下动脉患者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食管造影可作为诊断迷走锁骨下动脉的初筛检查,结合CTA三维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显示迷走锁骨下动脉的起源、走行,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对鉴别食管或纵隔病变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同时对临床进行食管镜检、心脏及胸外科手术、介入及放射治疗计划、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