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设计、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同时,注重改革体制机制和改善医疗服务相结合,将改善服务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安排中央投资474.8亿元支持11万个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1000余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2017年下转患者同比增长91.2%。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增长到1.3万家。
着力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0.5亿人,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2013年启动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已累计救助近70万人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3%下降到2017年的19%。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已累计救治食管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等大病的患者47.6万人次,救治率达到85.6%。
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在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严禁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增幅从2010年的21%下降到2017年的10%左右。
着力实施药品全流程改革,努力降低虚高价格。加强短缺药品、低价药品和儿童用药的供应保障,较好地解决了130多个临床急需药品短缺问题。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国家谈判、控制药品不合理使用等多种措施,降低药品价格。最新一轮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超过15%。
着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质控中心1200余家,质控体系覆盖临床各专业。制定并推广1200多个临床路径。在全国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约22万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规范药品和耗材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近50%。
着力改善医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从2015年起,在全国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日间手术等措施减少排队次数、缩短缴费和候诊时间,4100余家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所有三级公立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3年来门诊患者全程候诊平均时间缩短超过10分钟,有些医院缩短超过1小时;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0天以内。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总体来看,医药卫生领域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推开,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改革进展不尽平衡,与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革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要保持改革定力,持续攻坚克难,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奋力将医改推向纵深,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