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灿 吴珊珊(通讯作者) 法艳梅 郭剑伟 彭红艳 余梅 吕亚青 黄兴富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药械部 云南 曲靖 655000)
骨和关节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造成的感染。按感染部位分为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植入物感染;按感染途径可分为临近接触性感染、直接种植感染和血行播散感染;从病程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其他还包括糖尿病足感染、术后或创伤后感染、脊椎骨髓炎等特殊类型[1]。骨关节感染带来的肿胀、炎性疼痛、粘连等并发症,极大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大、手术费高,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家庭压力、社会负担。因此,对骨关节感染给予正确抗菌药物,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意义重大[2]。
因骨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大部分药物无法穿透,因此发生感染时既要考虑体外致病菌的敏感性,更要考虑药物在骨组织中的浓度。能在骨和关节组织中达到有效治疗药物浓度的抗菌药物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喹诺酮类及万古霉素,而大剂量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也可达到一定浓度。
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位于骨和关节感染前5位的致病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4.0%)、大肠埃希菌(13.2%)、鲍曼不动杆菌(12.1%)、金黄色葡萄球菌(9.6%)和铜绿假单胞菌(6.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36.0%。当致病菌明确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骨、关节组织中的浓度进行选择。当致病菌不明确时,留取细菌培养标本后应尽早行经验性治疗。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骨髓炎时,可选用苯唑西林或头孢唑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达托霉素(6mg/kg),其中万古霉素的血清谷浓度需达到15~20mg/L。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推荐β-内酰胺类(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联合氨基糖苷类;不推荐单用喹诺酮类。链球菌属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或头孢曲松。非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环丙沙星。厌氧菌感染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4]。
应选择骨和关节组织中浓度高、起效快的杀菌药物并给予充分的剂量,如克林霉素在轻、中度感染时按0.3g,Q12h~Q6h,ivgtt给药;重度感染可增加至900mg,Q8h,ivgtt或600mg,Q6h,ivgtt。青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等单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时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为保证血液及骨组织中的杀菌浓度,初始治疗时应静脉滴注给药[3,5]。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给予达托霉素6mg/kg,Qd,给药3h后组织和骨浓度已达到较高浓度,能够有效治疗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β-溶血链球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Bue[6]等在研究中表明,在膝关节围手术期给予单剂量万古霉素1000mg静脉滴注后,骨松质药物浓度在给药44min后仅达到4mg/L,骨组织药物浓度和达峰时间均存在延迟,因此不推荐围手术期使用单剂量万古霉素预防感染。Zeller[7]等应用时间依赖性的克林霉素治疗骨、关节感染,采用负荷剂量600mg,静脉滴注1h后,给予30~40mg·kg-1·d-1持续泵入,治愈率达到92%。
抗菌药物在治疗骨关节感染时,应首先考虑常见可能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其次需考虑抗菌药物在骨关节中的分布,再结合不同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调整用药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