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金仲夏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住院服务量上升、门诊量下降,城六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不断上升,表明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在日趋分化,分级诊疗趋势日益明朗。
在4月20日召开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仍将是北京市下一步医改的重点任务,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2018年到2020年的改革任务安排,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六方面的举措。
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北京市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不同等级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的内容,使得各级医疗机构各归其位,让三级医院更加注重疑难重症的住院服务和一部分疾病的转诊服务,让二级医院提供综合的门诊、住院服务和一部分转诊服务,而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向居民提供可及性较好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门诊服务和全科诊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的管理服务。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北京目前还有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没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北京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对于特别偏远的地区,将采取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包括二级医院在内医疗机构巡诊的方式。其次,要进一步培养培训基层的卫生人才。北京已经采取了对农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的计划,每年能够招收100名到150名医学生。到2020年,北京市的目标是每万人口所拥有的社区全科医生要达到3名。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北京市计划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基层;另一方面,提倡和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创建满意和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外,北京市还考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情况和需要设置一定的康复和长期护理床位。另外,北京市制定相应措施,培养和培训更多儿科专业医学生,在基层对全科医生进行转岗或在岗培训,加强儿科服务能力,让居民在社区得到儿科服务。
推动社区康复和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市已推动15家医院(主要是区属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型医疗机构,且市财政对每家医疗机构补助1500万元促其功能转型。今年,北京市还有3家医院有待进一步的转型和完善,并将对于第一批转型后的医院进行功能方面的审核。
进一步发挥医联体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8个综合性医联体和8个专科医联体,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进一步发展和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北京市拟在紧密型医联体中执行医保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改革。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北京市正考虑建立检验、病理、影像诊断、心电图等方面的会诊中心,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技术,能够让患者在基层完成相应检查,然后把有关信息资料传输到二级、三级医院,使百姓在社区基层就诊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提升,巩固北京市分级诊疗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