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锋
(哈密市伊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839000)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茼蒿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日光温室、拱棚等保护地及露地绿色食品茼蒿生产。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GB/T16715.3-2010 瓜菜作物种子 叶菜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或人工增温进行蔬菜生产的单栋温室。
3.2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3 撒播:把作物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田地里。
3.4 条播:把种子均匀地播成长条,行与行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且在行和行之间留有隆起,供生产者走路、踩踏。
3.5 拱棚:一般是由竹竿(木椽子)和水泥柱建成,寿命长达3~10年,顶部呈弧形、上面覆盖塑料膜的棚。拱棚的建造类型很多,主要依据建造材料不同而异,有全竹竿拱棚、钢架竹竿拱棚、全钢架拱棚等。
4.1 产地环境:要选择交通便利、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的肥沃地块,并符合NY/T391的规定。
4.2 4.2栽培季节:一年四季皆可播种,可根据市场行情确定。
4.3 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4.4 生长期:小叶茼蒿播种后40~50天采收,大叶茼蒿播种后50~70天采收。
4.5 播前准备
4.5.1 整地、施基肥、作畦:耕翻深度0.25~0.30米,结合深翻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45000~60000千克/公顷,氮、磷、钾复合肥375~450千克/公顷。整平耙细作畦,畦宽1.5~1.8米,埂宽0.35米。
4.5.2 播种量:撒播45~75千克/公顷,条播30~45千克/公顷。
4.6 播种:分为撒播和条播。条播,在畦内按0.1米行距开沟,沟深0.01米,采用干籽直播的,播后将地面镇压、保墒后浇水。撒播:浇足底水,水渗后,撒播种子,覆盖0.01米的土。
4.7 田间管理
4.7.1 温度:播种后,白天 20~25℃,夜间 15~20℃,4~5天(催芽)或 6~7天(干籽)出苗。出苗后白天15~20℃,夜间 8~10℃。棚温超过25℃,放风、降温、排湿。
4.7.2 水肥管理:生长期浇水2~3次。结合浇水追肥,4片真叶时追施尿素75~112.5千克/公顷,8~10片真叶时追施 112.5~150千克/公顷。
4.7.3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病毒病、蚜虫、潜叶蝇。
4.7.3.1 农业防治:合理安排茬口,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
4.7.3.2 物理防治
4.7.3.2.1 黄板诱杀:挂板450块/公顷。当诱杀板沾满虫体时及时更换。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0.05~0.1米,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
4.7.3.2.2 防虫网阻虫:温室、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止烟粉虱、潜叶蝇。
4.7.3.3 化学防治
4.7.3.3.1 茼蒿霜霉病:喷施72%的普力克800倍液,或72.2%霜霉威(菌可净)600~800倍液,或64%恶霜灵(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10天喷一次。农药交替使用。
4.7.3.3.2 茼蒿病毒病:喷施30%盐酸吗啉胍600~9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爱多收6000倍液,隔5~7天喷1次。农药交替使用。
4.7.3.4 蚜虫: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农药交替使用。
4.7.3.5 潜叶蝇: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10天喷1次,喷2~3次。农药交替使用。
4.8 采收:一次性采收和分期采收。一次性采收是在播种后40~50天,苗高0.20米左右时贴地面割收。分期采收有两种方法,一是疏间采收,二是保留1~2个侧枝割收,隔20~30天可再割收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