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文 薛爱华 范永德 郭萌 王然 孟莉 杨颖
·卷首语·
2018年继续追梦在路上
李敬文 薛爱华 范永德 郭萌 王然 孟莉 杨颖
2017年12月1日凌晨,项目负责人李敬文副主任与项目联系人郭萌编辑刚刚参加完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F5000项目工作程序、数据出版、出版伦理专项培训会”抵京,喜悦感、重任感、疲惫感还未及消释,随之迎来的是最后落实与联系妥当于2017年12月8—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2017年第二次主编副主编工作会议暨《结核感染诊断与干预指南》编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及处理一批批待编稿件并与主任和编辑部同事拟定2018年如何开局的打算,日程满满。还记得在忙碌的2017年11月,编辑部薛爱华主任曾多次鼓舞大家“等忙过这一阵,我们就能轻松些了”。虽言犹在耳,但我们终究与“轻松”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2017年的工作历程,用“在路上”三个字来总结,应该最为贴切。是的,一直在路上:人奔跑在路上,与工作互相追赶;期刊发展在路上,进取向前。
这是一趟纵贯全年的旅程,我们且用地点和时间绘制一张2017年足迹的旅图。2017年1月15日在光荣城市上海召开了“《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2017年第一次正副主编会议”,开启了我们全年的征程;2017年5月,美丽的新疆,“第五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打响了我们专题学术会议的第一炮;6月的北京,“首届结核外科建设与手术适应证研讨会”酝酿成型;7月,“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由去年的黑河转战宜昌;8月、9月,“第二届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结核病与肝病诊治进展高峰论坛”与哈尔滨结缘;10月,“首届结核病超声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花开人间天堂杭州;11月,“第四届耐药结核病防控与诊治新进展研讨会”及“《中国防痨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齐汇瓷都景德镇;12月,“《中国防痨杂志》第九届编委会2017年第二次主编副主编会议暨《结核感染诊断与干预指南》编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返上海,也同时敲响了2017年结束的钟声。以学术会议带动期刊组稿工作,以学术会议凝聚专家力量,以学术会议发掘储备人才,是我们经营期刊一以贯之的模式之路。这一路,由北而南,既有对品牌学术会议的深耕,也有对“结核外科、结核病与肝病、结核病超声”等领域的播种。一路走来,启程时迎接着春天的脚步,归来时已是年终隆冬,手中捧着收获的果实。
在路上,说的不止是我们的行程。期刊人从来没有假期,每月的发稿时限,就是一口长鸣钟,时时刻刻在耳边敲响。如果把期刊的发展之路比喻为一片沃土,期刊人就是那辛勤的农夫,永远埋首深耕,弓背前行。还记得在11月“中国防痨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薛爱华主任骄傲地汇报:《中国防痨杂志》2017年期期都是重点号。全年12期,12个专题重点号贯穿始终,内容依旧囊括结核病基础、临床、防控等各个领域。同时,“主编寄语”、“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等创新栏目依旧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一期期内容丰富的重点号相继面世。这骄傲能拧出编委、专家、作者、编辑的辛勤汗水。我们要说声感谢,感谢与我们一路同行、全力支持期刊事业的伙伴们。没有你们,这一路将平淡无奇、少了太多风景。
2017年是一趟播种的旅程,播撒的是希望的种子。我们依旧在尝试、在探索。我们成功开拓组织了结核外科领域、结核病与肝病跨学科领域、结核病超声领域学术会议。以金锋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在结核外科领域为期刊成功组织两期专题重点号,其中一篇金锋教授亲自执笔的专家笔谈文章,内容堪称是一部浓缩的我国结核外科发展史;刘玉琴教授与李雨泽博士组织的“糖尿病并发结核病”专题重点号也是一次跨学科领域的组稿尝试;吴雪琼、赵雁林、秦世炳、周新华教授延续并创新了相关专业领域的重点号内容……;尤其在湖南省桃江四中肺结核疫情事件曝光后,肖和平主编以敏锐的目光,迅即提出倡议,组织期刊正副主编及相关领域编委、专家编写《结核感染诊断与干预指南》,同时组织相应的专题重点号。由此,才有12月与大家聚首谋划2018新征程的上海之行。
期刊工作是时刻变幻的,一次次的尝试、开拓、探索,有失败,有成功;期刊工作也是一成不变的,组稿、约稿、改稿、发稿,周而复始;我们播撒的是变幻多彩的希望的种子,用不变的辛勤劳作浇灌、培育,期待着希望的种子开花结果。
2017年更是一趟收获的旅程,收获的是认可和肯定。我们欣喜于品牌学术会议的规模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升,同行的伙伴不断增多;我们欣喜于来稿量的不断攀升,更多的业界同仁在投稿时把我们放在了首选;我们欣喜于每一次微信平台发布期刊信息时得到的点赞和转发。同时,我们组织了优秀论文、优秀编委、优秀团队评选,以树立榜样与播撒我们整个队伍的荣光。期刊的品牌和知名度在一点一滴的耕耘中得到升华,得到业界更多的支持和赞许。而为2017年这趟收获旅程画上圆满句号的,无疑是2017年10月31日,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项目组(该项目领导小组成员来自国家科技部、广电总局、中宣部、国家卫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等科技期刊的管理部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公布:《中国防痨杂志》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F5000项目,在5000余种中文科技期刊中,只为300种中国精品期刊打开大门;同时,也为《中国防痨杂志》通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这是对期刊的认可,对为期刊发展倾尽心血的编委、专家、作者、读者、编辑的认可,是2017年这趟旅程中最绚烂的一道风景。
但欣喜的同时,与之相伴的问题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学术会议方面,整个结核界会议数量不断增多,主题雷同,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会议模式创新和突出特点的思考迫在眉睫;组稿方面,优秀稿件的外流,同领域期刊间厮杀竞争的严峻现实也始终摆在眼前;出版方面,投稿数量的增多,专题重点号的增多,也使得发稿时滞延长,虽然2017年的期刊每期面数均已过百,但稿件积压问题不能忽视;期刊整体经营方面,编委队伍的打造,编辑队伍的建设也是始终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问题总不可避免,危机也时时相伴,但不可否认,危机和问题是我们进取的动力,我们将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2017年是一趟与时间赛跑、与艰辛相随的磨难与喜悦并存的旅程,专家教授与我们一起同行,共享了奋斗与收获的荣光!她的美好只有在旅程收官后回忆着沿途看到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时才能切身体味。就此告别2017年,更加期待2018年那“中国梦”蓝天下的新征程。我们继续迈步在路上,继续争分夺秒,那劲头要让岁月都来不及老去,你我都展示着我们最爱的模样,微笑,且坚定。2018年,继续追梦在路上。
10.3969/j.issn.1000-6621.2018.01.001
100035 北京,《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薛爱华,Email:cjr.xueaihua@vip.163.com
2017-12-10)
郭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