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海
摘 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政策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减贫、脱贫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如何进一步发掘旅游业的民生功能,针对黑龙江省特殊地理位置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将冰雪旅游项目转化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扶贫工程”。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的政策研究新成果解读,结合各地具体的实践经验,构建出适合黑龙江省践行、利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精准扶贫;冰雪旅游;建设模式
前言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约10%的贫困人口脱贫。在众多的扶贫手段和形式中,旅游扶贫融 “扶贫、脱贫和致富”于一体,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优势明显。但当前许多地区旅游扶贫的固有功效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实践中存在“扶贫对象不明、扶贫目标偏离、扶贫资源配置错位、扶贫项目和域情不适配、旅游地沦为旅游”飞地“、贫困人口旅游受益率低”等突出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旅游扶贫的精准度不够。本文将尝试构建新的龙江冰雪旅游项目模式,大力发掘各贫困地区冰雪旅游资源,为龙江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提供原动力。
1 黑龙江省旅游开发背景及潜力
黑龙江省官方划拨为西部偏远地区,自王震将军开垦北大荒一来始终以第一产业农林畜牧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全面。据统计黑龙江省2017年贫困县总数为286个。大部分分布于龙江北部、东北部,这些贫困县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植下正在逐步脱贫。黑龙江省本就林业资源丰富,相对原生态,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前景。特别是冬季的冰雪项目,极具开发潜力。现有的冰雪旅游项目除极少数如亚布力、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具有一定的规模、管理建设相对健全,每年都有可观的利润。其他冰雪项目并没有知名度,没有统一管理,甚至在个人承包管辖下出现“天价鱼”“天价房”,近两年让很多想来黑龙江旅游的人望而却步。
国家有政策扶贫,但从脱贫到走向小康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只靠国家的努力是不够的,龙江的贫困县应根据本地特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在冰雪项目上与当地地理人文相结合,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县将民族特色文化与冰雪文化相结合,吸引众多的游客,多元化创收。近年来东北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机制创新,旅游扶贫带动群众致富效果明显。旅游产业已经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能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对黑龙江冰雪经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的同时更鼓励了龙江人民加大冰雪经济建设的勇气,以及早日脱贫致胜的决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构建冰雪城镇旅游项目促进我国精准扶贫项目的开发与模式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2 关于我国冰雪旅游促进精准扶贫创新总体思路
2.1 在学术方面的思路创新
本文在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冰雪旅游开发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为切入点,对冰雪项目与区域经济增长、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评估,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结合冰雪旅游的特点,在旅游促进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的乘数理论基础上,对冰雪旅游项目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丰富了精准扶贫政策下冰雪旅游促进效应理论研究。
2.2 研究方法方面的思路创新
冰雪旅游促进精准扶贫项目效应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多变,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精确评估扶贫政策下冰雪旅游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了解其结构和特征,得出其内在规律。根据问卷调查和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用冰雪旅游发生的主体时段界定冰雪旅游数据提高了精准扶贫政策下冰雪旅游效应量化评估的可操作性。
2.3 实践应用方面,本文构建精准扶贫政策下冰雪旅游促进效应评估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估,丰富和完善了已有的精准扶贫冰雪旅游项目研究,使冰雪旅游的研究从原来的冰雪旅游资源评价扩展到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层面,是旅游经济效应在特定旅游资源和特定区域的创造性应用。本文在我国冰雪旅游促进精准扶贫项目效应综合评估基础上,提出我国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路径,为我国冰雪旅游的发展以及政策下冰雪旅游项目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对我国冰雪旅游及区域经济的相关政策提供实践指导,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冰雪旅游效应实践应用领域有所创新与实践。
3 创新模式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 重实践轻理论的弊端
急于脱贫往往会陷入功利主义,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加紧理论建构,才能确保新模式的运行。新的冰雪旅游模式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知其然然而不知所以然,那也是先天不足的“贫血”,很难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之路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
3.2 实践主体及经营方式选择
前不久,海南省创新提出了发展“共享农庄”新概念。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共享”的旅游经营方式正在悄然兴起。这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希望可以给黑龙江的冰雪项目带来新的活力。“共享农庄”的提出,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为贫困地区冰雪旅游项目旅游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共享农庄”是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公司化运作,实现由农民转变成为股民、由农房转变成为客房、由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共享农庄”就是将有条件的村庄、农场、基地通过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业态,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引导投资主体与贫困村或贫困户直接对接,游客承租贫困户的农房,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房产或以土地、房产入股获得财产性收入以及通过打理冰雪旅游景区获得务工收入,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投资主体和发动社会力量,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扶贫基地”等,达到“消费即扶贫,购买即帮困”。
4 结论
冰雪旅游扶贫的核心应该是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带动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但是长远的看应该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带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摆脱穷根子。冰雪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可获取社会效益数据量较多,并且可以获取连续时段的数据,包括冰雪旅游业的就业、税收等方面。正确评价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冰雪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可以正确定位冰雪旅游对各相关产业的带动力度。这也社会效益实践价值的直接體现。
参考文献
[1]Ashley,C.,Boyd, C.Goodwin,H. Pro-poor tourism:Putting poverty at the heart of the Purim agenda Significance,2000(51):1-6.
[8]郭煦.“冷”资源变成热效应 黑龙江开启冬季新常态[J].小康,2016(27).
[9]吴忠军.沦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18-21.
[10]周韾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