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8-01-15 10:18云岩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5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办出特色是本专业的核心任务。本文描述了计算机应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开设的专业之首。但是随着专业人才的不般增加,就业形势明显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的主题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计算机科学中有很多抽象化的概念,计算机沟通要求精准性,因此学生必须熟练地精确地使用程序语言。此外,计算机科学对学生的数学、逻辑背景和智力的要求非常高,是一个难度较高、充满挑战性的行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里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备现代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培养从事各类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和应用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科毕业后,学生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前景

1.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

2.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会面临不平衡,中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或工资待遇高的地区,仍将成为学生职业的首选,致使毕业生的需求显得相对过剩。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专业定位为依据,在人才需求形势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思和研究,提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理论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既要够用、应用,又要扎实,能补充后劲的实力,在能力方面,要保证决策、管理、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还有扩展创新创业能力,在素质方向,增强专业和非专业两方向素养。

2.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采用“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整体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自学能力,强化核心课程,具體涵盖五个层次:公共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拓展课模块和实践环节。这五个层次课程设置对学生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

3.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加强主要课程之间的统筹、协调与衔接,减少内容重复。并在此原则基础上,重新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并按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相关教材。

4.加强综合性知识传授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已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融会贯通,要求提高实验课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综合化程度,要求综合性实验融合本课程两章及以上的知识点,或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课程设计融合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的变化,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调整适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色。以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小峰,黄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9)

[2] 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设计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徐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2期

[5] 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7期

作者简介:

云岩,男,职务: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院长,职称:讲师,学历:在职研究生。 曾荣获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哈尔滨市好老师称号、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荣获校级教学大赛一等奖。

课题结题信息: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编号:GBC1317066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