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潇若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闻名,社交礼仪、服饰礼仪、餐饮礼仪等礼仪文化虽然看起来繁琐,但却融汇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了解这些礼仪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必要的。这篇文章主要从我国的社交礼仪、服饰礼仪、餐饮礼仪、习俗禁忌这四个方面谈谈中华礼仪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
一、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社会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行为标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礼仪帮助我们从容地面对社会生活,能够让我们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的更加自信。下面我将从问候、称呼、答谢、道歉、赞扬这几个方面分别谈谈社交礼仪。
(一)问候
人见面时,问候和称呼都应体现出对对方的尊敬。在我们与他人进行问候时,如果对方是我们的长辈,那么我们切不可采用挥手等同龄人之间在打招呼时所使用的体态语,而是应该面带微笑并且以尊敬的用词让长辈感受到我们的尊敬。当我们与同龄人打招呼时,可以不必与遇到长辈时一般拘谨,但在进行问候时,也应当注意动作、神态、用语不要过于夸张,以免给对方带来困扰。在学校中遇到老师时,即使所遇到的老师没有直接为我们授课,但如果从举止气质中可以判断出对方的身份,我们也应积极地向老师问好,而不是选择视而不见甚至避而不见。
(二)称呼
在选择对一个人的称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称呼是否让对方感到愉悦。随着网络用语的发展,我们对人的称呼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过去我们也许只会把比我们年长的女性称为“姐姐”,但现在甚至有“长得好看的都是小姐姐”这类说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些网络用语时必须谨慎,假如对方不熟悉网络用语,那么也许就会因为我们的称呼而感到不悦。二十岁左右的女生大概都会经历小朋友对其的称呼由“姐姐”向“阿姨”的转变,清明节假期结束返校时,我身后的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一会儿看到女孩子都要叫姐姐知道吗?”,在听到这位母亲的叮嘱时,我明白原来现在有很多人是可以理解这个过渡期心理并且选择尊重的。平时有的同学会为了有趣而给别的同学取各种各样的绰号,我们在给别人取绰号时首先要确定自己心中没有嘲笑等恶意,并且要确定这个绰号是能为被叫者所接受的。在我们称呼他人时,一定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才能让我们和对方变得更加亲近。
(三)答谢
答谢不仅要注意方式,也需要注意场合。有的人在接受了他人的好意之后仍然不知表达感谢,有的人把谢意表达得过于频繁让自己和接受谢意的一方都感到不适。比如我们在向服务人员表示感谢时,只需在接受服务的第一次表达感谢即可,如果在过程中一直表达感谢会让双方都感到困扰。道谢时还应注意的是,如果表示感谢的对象是长辈,那么在表示感谢时应伴有鞠躬等具有尊敬含义的体态语,让长者在感受到谢意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同学之间表示感谢也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不可因为两人关系不错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他人的好意,我们应谨记在接受好意之后给予对方回应是最基本的礼貌。
(四)道歉
在我们感觉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他人时,应首先回想自己的行为,在充分组织好语言并且确定自己能承受对方的任何回应之后再向对方道歉。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哪里冒犯到了他人便盲目道歉,那么不仅对方感受不到诚意,甚至会让我们自己也感到不悦,从而使两人之间的关系恶化。在传播学中有一种沟通技巧,我认为在道歉时很适用: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过多猜测他人的想法。比如“说话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我为我的做法向你道歉。”远比“让你生气了,不好意思。”这种表达更能让对方接受我们的道歉。
(五)赞扬
在赞扬别人时,首先要确定我们赞扬的是对方的优点并且是对方希望得到赞扬的优点,如果我们夸赞一个身高不是很有优势,并且内心因此感到自卑的人身高很高,那么在对方听来就很有可能不是赞扬甚至带有贬义了。其次要找准赞扬他人的时机,在对方心情不好并且希望得到安慰时,我们可以通过夸赞对方已经做的很好了的方式帮助对方找回自信。但如果知道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却去赞扬对方的错误之举,那么就是在助长错误行为。
二、服饰礼仪
服饰礼仪可以分为服和饰两个方面。
服是指我们所穿的衣服,不同场合、不同年龄段适合的衣服也不同,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保证衣物整洁得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在保证衣服大方得体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衣服对我们的体型起到修饰作用,并且避免过于暴露、成熟,身为学生群体应穿着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在商务会谈这些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应穿着西装等较为正式的服装,如果在这种场合中穿着过于休闲,便会让在场者认为没有得到重视。在一些需要身穿工作装的行业,上班时间穿着指定服装也是一种服饰礼仪,表现出的是从业者对自己行业的尊重。
饰可以指我们佩戴的手镯、耳环、项链等饰品,一般情况下起到点缀的作用即可,过多的佩戴饰品反而让人感到突兀。服饰礼仪通过外表塑造我们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注重服饰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三、餐饮礼仪
中国是一个餐桌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我们喜欢吃饭时一家人热热闹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得先于长辈动筷,在就座时遵循“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的传统,作为晚辈尽量在长辈就座之后入座。但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不太注重餐桌礼仪的人,比如和同学、家人出去吃饭时经常会有人隔过几个人夹菜,其实等待饭菜转到自己面前不需要太久,我们完全可以先吃眼前的饭菜。我们喜欢吃饭时热热闹闹,但如果邻桌有别的客人用餐,那么大声喧哗就有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用餐。口中的饭菜没有完全咀嚼完毕时,应避免声情并茂的讲话,以免口中饭菜喷洒出来使局面变得尴尬。在咀嚼饭菜时,应当不急不躁,避免发出太大的声音让邻座用餐的朋友感到不适。如果大部分人仍在用餐而自己已经吃饱了,那么我们应该配合大家的进度,没有急事尽量不要提前离席。在离席时也应注意帮助身边的长辈拖拉座椅,并且向主人表示感谢以及表达用餐很愉快。
很多人喜欢在吃饭时饮酒,认为无酒不欢,但向他人劝酒时应注意避免过于逼迫。酒可以用来调节气氛,但不应把饭场变作酒场。餐饮礼仪增进了我们与親朋好友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也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
四、习俗禁忌
关于习俗禁忌我们接触最多的是语言禁忌和行为禁忌,这些禁忌多来自于对灵物崇拜所产生的一种意识。
中国古代的语言禁忌体现为避长者、尊者的名讳,现代习俗上的语言禁忌多为谐音上的禁忌,比如山西女子出嫁忌带鞋,因为在当地方言中“鞋”和“害”同音。过年时我们打碎东西时说岁岁平安,是因为碎碎平安与“岁岁平安”同音。我们小时候说的话被大人认为晦气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使用了禁忌语言,比如正月里比较忌讳说“死、光”等喻义不太吉利的字眼。
节日时的行为禁忌有很多,有的地方大年初一不能用剪刀,这些行为禁忌多来自于传统习俗。了解其他民族的禁忌让我们更加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了解我们本民族的习俗禁忌让我们与长辈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中华礼仪文化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社会中的个人行为充满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我们在学习和了解社交礼仪、服饰礼仪、餐饮礼仪、习俗禁忌等中华礼仪文化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更对改善当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