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对于“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纪念日”,西方国家往往有意在每年的5月7日或8日举行纪念活动。俄罗斯则一定要选在每年的5月9日进行红场阅兵,庆祝卫国战争胜利。而这一天之差,都源于二战结束时纳粹德国所进行的两次投降。
当德国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搏,“阿登森林反击战”在1944年的冬天破产后,所有人都不难看出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已经行将崩溃,剩下的最大悬念变为了东线的苏军与西线的盟军谁会攻克柏林,抢下欧洲战场的头功。
当时,由艾森豪威尔带领的英美盟军和由朱可夫带领的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成两面夹击之势。在当时的情况下,美英盟军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是可以尝试赶在苏联之前攻克柏林的。
但就在此时,英军统帅蒙哥马利收到了一份令他目瞪口呆的电报,该电报是由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发出的。电文称盟军的作战计划已经变动,主攻方向由原来的柏林改为东南方向的慕尼黑和莱比锡。至于“攻克柏林”,艾森豪威尔则在信中洒脱地说:就“让给”苏联人去完成吧。
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将这项荣誉拱手让人呢?其实,艾森豪威尔认为攻克柏林至少将让盟军损失10万士兵。
可能是因为苏德战争过于惨烈,苏联红军在占领德国东部后实行了十分恐怖的报复。鉴于这一局势,如果德国先向苏联投降,在东线作战的几百万德军都由苏联受降,这些投降者恐怕很难活着回到德国。为了避免战后的德国再丧失本已所剩不多的青壮年,邓尼茨(希特勒继承人)决心尝试同盟军单独媾和,尽快在西线实现停火。
面对德国人主动“上门投降”,艾森豪威尔耍了个手腕,他特意在苏军找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将苏斯洛巴罗夫,建议他代表苏联签署“兰斯投降书”。艾森豪威尔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作为二战欧洲战场的总投降仪式,派一个少将参加是不够格的,这样就能起到压低苏联为战争胜利所作贡献的作用。
面对艾森豪威尔突如其来的请求,苏斯洛巴罗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如果贸然签署这份协定固然不妥,但如果拒绝,对苏联战后获取战胜国利益将是巨大的损害。此时,莫斯科方面也没能及时给予回复,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参加了。
1945年5月7日,德国政府代表约德尔上将在驻法国兰斯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同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代表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艾森豪威尔在投降仪式上用“闪电战”的方式“坑”了苏联一把,英美很开心。但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那里时,斯大林非常生气。在处置了少将苏斯洛巴罗夫后,斯大林于5月7日向英美发出抗议,他认为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是靠西方盟国,而是靠苏联人民流血牺牲换来的。他要求在法西斯侵略的中心签署投降书。斯大林说:“我已与各同盟国商定,把在兰斯签署的投降书一事只当作投降仪式的预演。”
斯大林对于投降仪式的高度敏感和强硬态度,让美英不得不放弃了艾森豪威尔精心布好的那局棋。于是,在1945年5月8日,刚刚承受过一次战败之辱的德国人不得不再次强打精神,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进行第二次“正式的”投降仪式。这一次,苏联派出了元帅朱可夫主持该仪式,而在苏联的要求下,美英等国也不得不派出高级别军官参加仪式。投降书第一条强调:“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陸、海、空军,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朱可夫更是代表苏联在投降书上第一个签字。苏联总算获得了其想要强调的突出地位。
因此,在欧美国家的观念中,二战欧洲战区的终战日期应该是在5月7日或8日。而苏联所认定的柏林投降书是于5月8日深夜签订的,并规定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由于德军在“兰斯投降书”签订后已经向战斗部队传达了该命令,因此,当“柏林投降书”在9日凌晨生效时,德军事实上已经放下武器一个小时了。这一个小时的时差刚好横跨了一天,因此成为东西方冷战时期“互找别扭”的争夺点所在。
(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