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史料是史学的前提,史料学研究是开展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史史料既包括档案史料、报刊史料、方志史料等传统史料,也包括网络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新型史料。改革开放史史料可分为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基本史料/增广史料、易见史料/罕见史料等不同类别。改革开放史史料具有数量大、内容杂、形式新、分布广等特点。改革开放史史料可以按照目录、专题展开搜集,并按照一定序列进行整理。改革开放史史料学研究是一门具有挑战且意义重大的学术领域,需要更多学界同仁的支持与参与。
【关键词】改革开放史;史料学;环保史;中国现当代史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8)05-0024-10
改革开放史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已成为党史国史领域的研究热点。“历经较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改革开放史研究会形成一个更大高潮,产生更多高质量成果。”①史料是史学的前提,史料学是“研究史料来源、价值及其利用的一门科学”,②“是历史学的基础,是历史研究的起步工作”。③环境保护是改革开放时期发展最快,也极具时代性的工作门类。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是1978年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与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历史,是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笔者拟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为例,对改革开放史史料的类别、特点、利用等进行初步的研考,颛此就正于方家。
一、改革开放史的传统史料
所谓传统史料,是指在史学领域中约定俗成被公认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样态。以环保史为例,我们认为改革开放史的传统史料包括档案史料、报刊史料和方志史料。
(一)档案史料
档案是“国家政府机关、政党、社团、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公务活动的记录,以及个人手中的执照和私人之间具有契约关系的凭证”。⑤改革开放四十年环保事业发展过程中生成了规模庞大的环保档案。“我国环保事业历史怎么记载,就通过环保档案工作来体现”。⑥环保档案是“在环境管理、监测、科研、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⑦文书档案和图片档案是档案史料主要呈现形式。在中国现当代史领域,档案“是研究作品的科学性的最重要的保证之一”,①也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最重要史料来源。
档案史料的可利用程度取决于档案的收集与保管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以环保史档案为例,1988年1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档案馆联合发布《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90年6月21日,国家环保局颁发《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1994年10月6日,国家环保局废止《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公布《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2016年12月27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环保档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档案部门为国家环保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档案史料的可利用程度取决于档案的开放程度。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技、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②2016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第六章“档案的利用”中规定:“环境保护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开发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并根据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要,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和深度开发,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服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档案的利用工作,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明确相应的利用范围和审批程序,确保档案合理利用。”③依照《档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各级档案馆也陆续开始审查、开放1978至1988年档案,便利了改革开放史研究者的检索和利用。④
(二)报刊史料
报纸与期刊合称报刊。报刊史料价值多寡与该研究时段报刊种类、发行量密切相关。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报刊发展史上最为繁盛的历史时期。至2015年,全国期刊发行量达到28.8亿册,报纸发行量达到430.1亿份(1985年全国第一次报刊普查时,我国正式登记的报纸仅为1776家,期发行量2.02亿份)。⑤作为公开、连续性出版物,相较于档案史料可能存在的记录中断或开放限制,报刊史料查阅、利用简单、便捷,“尤其是各地各级的官方报刊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政治政策在各地各领域内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涵盖了国家与社会的几乎所有层面,涉猎面完整无遗”。⑥从史料学角度而言,报刊所能提供的有价值史料大体可分为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和政府信息三种形式。
其一,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报刊史料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论,环保新闻报道可分为全国性新闻和地方性新闻;以类属论,环保新闻报道可分为政治类新闻和社会类新闻。如《人民日报》1984年1月报道的《环境保护利在当代功在后世 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闭幕》即属于全国性、政治类新闻;《运城日报》2017年2月报道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即属于地方性、政治类新闻;《人民日报》1984年12月报道的《无锡太湖气洁水清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汴梁晚报》2014年8月报道的《夜市排污水 毒死绿化树 开封市民呼吁保护环境》即属于地方性、社会类新闻。我们要重视地方性、社会类新闻报道。因为通过地方性、社会类新闻报道,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感知环保工作与社会层面的互动,从而为研究社会各阶层、组织、群体、个人的环保意识生成、环保行为选择并国家环保事业发展提供史料支撑。须知,“在其他类型的资料中,事件和言论的社会反应至多只能片段显现。只有报刊可以多方位多层面地持续展现社会各界的各种反响,使得相互作用的社会运动能够动态呈现。”①
其二,调查报告。“报纸经常会提供有关一些问题的更全面的调查结果,而这超出了常规新闻报道的范围”。②报刊所载的调查报告类文章俱存现实性、敏锐性与针对性,相较于学术界的研究,更易引发党政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例如,1979年《光明日报》发表的题为《被污染了的天堂》的苏州环境污染调查,对加快苏州河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③1992至2002年,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报道活动的五万人(次)记者发表了各类报道15万篇(条),这其中也包括很多调查报告,“促使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了2万个环境问题”。④调查报告类文章在给历史学家留下生动的环保史史料的同时,由于对中国环保事业的正向推动作用,他们自身也成为了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政府信息。除档案史料外,报刊是历史学家获取政府信息的另一主要渠道来源。“一般来说,报刊上登载的政府法令、公告、公牍和其他公文,及各党派、团体的决议、宣言和声明等文件,都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它们与正式文献无异”。⑤由于关注点聚焦、受众特征显著,对于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而言,《中国环境报》尤其值得重视。《中国环境报》创办于1984年,是国家环保部直属新闻机构,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國家级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宣传的新闻报纸”。⑥《中国环境报》的政府信息发布具有权威性。如该报一版为要闻版,“权威发布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环境报》自创办以来从未中断,本身就是一部极为珍贵的连续性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记录。
(三)方志
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⑦“地方志是国史研究的文献基础,也是国史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⑧改革开放史研究所需方志一般指新方志。新方志大多编纂于1980年以后,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发展情况。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论,除《综合志》《简志》等概述性志书外,《环境保护志》就是最重要的方志史料。方志为环保史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一手史料。以《新疆通志·环境保护志》为例,该志《自然生态保护》章《植树造林》节史料来源于地方档案馆藏的1950至2000年全疆植树造林工作总结;该志《自然保护区》章史料来源于地方档案馆藏的1974年以来国家和新疆自治区历次审批的自然保护区的批文和自治区相关部门上报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⑨这些档案史料有一些是暂且无法通过档案馆渠道直接加以利用的。“方志资料的广泛性即体现在资料涉猎广泛,同时也体现在资料的存在形态多样。”⑩以《江宁区环境保护志》为例,为编纂该志,江宁区环保局“全局上下共查阅档案300余卷,查阅图书、画册20余本,查阅报刊100多份,征集各种资料、志稿500余万字、相片200多张。”①方志也为改革开放史研究勾勒了地方政府工作的基本轮廓。以2008年版《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为例,该志在《环境管理》章详细梳理了福建省一级以及县(市、区)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制度沿革。该志还介绍了涉及环保内容的福建省土地管理局、地质矿产局、林业局、农业厅、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水利水电厅等部门的机构沿革。由于机构和人事档案的脱敏性问题,方志有效扩大了除档案馆外获取史料的途径。
“地方性年鉴是地方志的编年史,是地方志一年的横断面”。②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史料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也不可轻忽。所谓年鉴,是指“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因此,“年鉴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③年鉴史料包括国家年鉴、地方年鉴与行业年鉴。创刊于198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年鉴。地方年鉴、行业年鉴仿照国家年鉴,体例类似。与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研究有关的行业年鉴主要是《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年鉴》创刊于1990年,“是一部综合性大型资料工具书,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年度信息、资料、史实的总汇。”④
二、改革开放史的新型史料
改革开放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会给史料的形式和内容都带来新颖而有趣的变化。别于档案、报刊、志书等传统史料,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产生了网络史料、口述史料和影像史料等诸多新型史料。
(一)网络史料
网络史料是指“以互联网作为载体而存在的史料”。⑤改革开放时期,电脑、智能手机、网络通讯等科技手段逐步进入政府工作与群众生活。大量政府文件、科研报告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开始减少纸质载体,而采网络载体。网络史料是改革开放史史料迥然有别于传统史料的首要特征,需要认真对待。以环保史为例,改革开放史网络史料包括官方网站、网络数据库、自媒体平台三类。
官方网站史料指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发布的网络史料。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大都开设了官方网站,这类网站提供了内容权威、详实不一的环保史料。以国家环保部网站为例,该网站设有走进环保、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信息公开、公众服务等模块,每一模块下又设包含丰富资料的二级、三级模块。单政策法规标准子模块就收录了从1994年至今中国自然保护工作中形成的众多条例、办法、通知和函等,均为研究改革开放时期自然保护史重要的史料来源。此外,一些重要环保组织,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也都设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在搜集相关史料时不可不察。
“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即成为今天广泛使用的网络数据库(Web数据库)”。⑥对环保史研究有价值的网络数据库包括知网、北大法宝、超星、万方、百度文库等,侧重点不同。以北大法宝为例,该数据库又名北大法律信息网,是北大英华公司和北大法制信息中心于1995年共同创办的大型法律信息检索存储平台,下设有中央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规章库、仲裁裁决与案例库、中国法院裁判文书库等20个中文子数据库。①该数据库收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等,是了解改革开放时期环保法制史较为全面的基础性史料库。此外,由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主持的当代环保史研究团队已搜集新中国环境保护史网络文献21万余条,建立了全球唯一的中国当代环保史网络资料资源库(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为主)。该库目前已上传83373条网络史料,预计字数可达10亿字以上。
另外,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类信息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网络史料的重要来源。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史料的蓬勃涌现给研究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学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平民化、门槛低,不需要出版印刷,网络自媒体史料良莠不齐、可信度不高,类似于中国古代史史料中较低级别的私家野史。“私家的记载时而失之诬。人的性情,对于事情,越不知道越要猜,这些揣测若为感情所驱动,便不知造出多少故事来。”②但是,自媒体史料又是我们研究改革开放历史不可或缺的材料来源之一。“网络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揭露事实真相,维护社会正义”,“但同时网络上也夹杂着网络暴力,有些甚至颠倒了事实,存在着一些不客观的言论”。③如何校勘、考订和编纂自媒体史料,这是史料学研究的全新命题,考验着改革开放史研究者的史料学水平。
(二)口述史料
作为正在发生的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大量历史亲历者依然健在,搜集、整理他们的口述史料是改革开放史史料的特色,也是优势。“大致说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国内外学者掌握的资料差不多;近现代史的资料应该是平分秋色而某些国外保留的资料更加有特色。而当代史的资料,国内绝大部分应该是独步天下,尤其是口述史资料”。④在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中,口述史料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回忆录方式,一类是访谈方式。⑤改革开放史史料也当作如是划分。
历史在流淌,历史中人也会随着时间而逝去,且,人是跑不过时间的。因此,收集改革开放访谈口述史料,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口述史料为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中经历了很多重要事件,有挫折也有成就,有问题也有应对;出台了许多政策,有前因有后果;产生了不少先进人物,各自具有时代特点”,“从口述资源角度看,新中国建立至今有三代人这四十年有至少两代人参与、见证或者亲历了环保事件,这是莫大的资料来源财富,是历史的材料保障,也是环境口述史的重要发掘对象。”⑥为此,南开大学当代环保史研究团队已拟出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重点人物和典型事件访谈建议清单、环境保护口述史访谈工作模板和口述史样本,并完成了一批重要的环保工作者的访谈。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对访谈史料的缺陷有所认识。“由于‘口述史料的来源并不是历史现场的即时痕迹,而是当事人若干年后的回忆,由于受到社会、现实、怀旧情绪、感情因素、个体经验及记忆本身的选择性等等因素的影响,回忆总是既包含着事实也包含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虚构”。⑦因此,在使用访谈史料时,需要与文字、音像等不同史料相对照,与不同的口述史料相印证,以最大化口述史料的价值。①
回忆录是另一种口述史史料。回忆录型口述史料的代表是各级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政协文史资料。②政协文史资料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征,“一是记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二是引向有亲身经历人士调查访问的记录;三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向亲身经历者引查访问整理的对某一任务或事件的比较完整的资料所作的考证、订正或补充。”③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协共征集了80多亿字、出版了5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这些作者中有些是改革开放时期各级各类事业重要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他们撰写的回忆文章发挥了改革开放史史料“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特殊功能。除政协文史资料这一渠道,一些环保事业决策、参与者也通过其他途径直接撰写了回忆文章或著作。如于光远的《我与环保》(收入《于光远经济论著全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鸿霄校友:把一生的爱献给科学和环保事业》(见《哈工大报》2014年12月23日)、《环保人物故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2013年)等。相较于文史资料,这些回忆录史料多散见于各种出版物中,需要研究者花费更大的气力去搜集。
(三)影像史料
从传媒学角度看,改革开放时期应划为视听时代。一种新的史料载体——影像资料大量出现,改变了媒介途径和人们的接受习惯,“客观上对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式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大量史料逐渐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学者们面前。”④“历史学在纸质媒体时代建立起来的传统史料批判方法,如何在视听媒体时代自我革新,成为当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⑤对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研究而言,影像史料极为庞杂,大体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纪录片,如由国家环保部门参与制作的环保纪录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环保事业数十年来走过的历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生态文明启示录》 《绿色中国》等用镜头记录了中国 “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的环保进程。民间摄制的环保纪录片,如《长江,长江》《提倡低碳生活,共享碧水蓝天》《牧人巴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提倡低碳生活》《绿·道》等,也展示了中国对营造“绿色家园”的努力。纪录片史料由于易见、公开,也易于采集。第二类是短视频和照片。这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新闻单位拍摄的短视频和照片、民间环保工作者甚至普通民众参与环保活动时所拍摄的短视频和照片。由于近来带有自拍摄功能的手机逐渐普及,普通民众所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越来越多,有些具有一定史学研究价值。但由于普通人所拍摄的影像资料涉及个人隐私、非公開,收集难度较大。
三、改革开放史的史料分类
史料学认为,“盖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氏之学,使之绳贯珠联,无少缺逸,欲人即类求书, 因书究学”。⑥换言之,“史料的分类是必要的,这不是排列组合的游戏,而是史学家认识史料的开始”。⑦改革开放史史料可分为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基本史料/增广史料、易见史料/罕见史料等类别。
(一)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在史料学领域,傅斯年是较早提出这一重要分类标准的学者。傅氏称:“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①直接史料也被称作原始史料,间接史料也被称为孳生史料。姚从吾说,“史料学中所说最佳史料的一种,是直接的史料”,“什么是直接的史料呢?简单说,它与已发生的事实有直接的关系,最能把‘往事曾经如何如何和把‘往事的真相等等告诉我们。”②
对改革开放史的史料而言,档案史料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史料。其次,报刊史料、方志史料、口述史料、网络史料大多也可作直接史料看待。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虽知“夫史事以近真为尚,史料以原始为佳”,但因“年代湮远,原始史料,大都不传。故研究过去人群,不得不唯孳生史料为赖”。③与此相反,改革开放史的直接史料已经汗牛充栋,著作史料等间接史料的取用只能是在直接史料确实无法满足研究需要,或为补充直接史料时才可取用。如笔者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缺水问题时,主要采《天津日报》、《天津通志》、天津档案馆馆藏档案等直接史料,但《当代中国的天津》《天津自然地理》等著作又可为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或宏观介绍,不失为直接史料的佐证。④
(二)文字史料与实物史料
文字史料是史学研究中最常用,也最常见的一种史料类别,也称文献史料。文字史料之外,还有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是历史真实存在的痕迹。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器物、建筑物、碑刻、印章、照片、旗帜、工艺品、美术品等”。⑤文字史料是史料的主体,但实物史料所具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又可补文字史料的不足,证实或证伪文字史料。研究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的研究者不仅需要从档案馆、地方志、报刊中获得中国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发展的材料,还很有必要亲自走访自然保护区和周边植物园。研究者可以直观了解区域资源特点、保护区职能、保护成果及保护区动植物情况、科研设施分布、旅游景点建设。梁启超曾言,“吾侪居常慨叹于过去史料之散亡,当知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吾侪今日不能将其耳闻目见之史实,搜辑保存,得毋反欲以现代之信史,责望诸吾子孙耶?”⑥今天,作为重要的实物史料,很多环保设施陆续进入到退役期,不仅环保史工作者,各级环保档案部门都应投入一定的精力将具有历史价值的退役环保设施予以征集、收藏、保管。
(三)基本史料与增广史料
“就一断代史来说,能够基本上反映或说明这个朝代的社会情况和史事的材料,就是关于这一断代史的基本史料。就一个历史事件来说,能够基本反映或说明这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始末的材料,就是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基本史料。”⑦就改革开放史而言,对改革开放发展过程能够做脉络性说明,并具有连续性、详实性特征的史料就是基本史料。以环保史为例,由国家环保部门权威组织编写的《中国环境保护事业:1981-1985》《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环境保护事业3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等,以及连续出版的《环境保护文件选编》都可算作基本史料。增广史料是指基本史料以外的史料。“历史研究,即使是稍微深入一点的历史研究,仅靠基本史料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研究要求掌握大量的材料,必须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所掌握史料的数量,还要不断扩大搜集史料的范围,努力发掘新的材料”。①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报刊、影像、口述等史料都可算作增广史料。从目前已公开的改革开放史史料上看,基本史料结果性文献多,过程性文献不足。所谓结果性文献,是指公开的讲话、政策、法规很多,但反映政策、法规出台背景、原因,执行、落实情况的文献,如计划、总结、舆情反映、调研报告等较少。改革开放史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只有多层面、多角度地呈现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历程的艰辛不易,才能更好地给未来以经验与启示。这就需要改革开放史研究者深入档案、基层,加强如具体某一村庄、某一单位的文献,以及个人的工作笔记、日记、口述等增广性材料的搜集。
(四)易见史料与罕见史料
易见史料是容易见到并加以搜集的史料;罕见史料是不易见到,需要花费一定功夫才有可能搜集到的史料。对改革开放史而言,报刊、著作等公开出版物当属易见史料,而档案、口述等需要耗费力气才能掌握的史料属罕见史料。近年来,史学研究愈发重视罕见史料,轻易见史料。事实上,一些易见史料也包含大量极有价值的史料信息。以图书馆广为收藏的《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为例,该书收录了自1998年后“中国各方面大量的环境统计数据,以及若干历史年份的主要统计数据”。②仅以这一易见史料为基础,就可作出精彩的研究成果。“主要理由是选择2003-2009年这7年的污染数据指标,能够基本反映我国流域水污染的状态和总体趋势,揭示出流域在相对落后生产方式下,经济总量增长和水环境总体质量呈现负相关的特征”。③更进一步,若能将易见史料与罕见史料加以对证研究,史料种类的丰富就会更有助于研究的丰满。“因此,重新体认和审视易见史料的史学价值及其收集和运用的多元化问题,已成为加强改革开放史研究之实证性的一大要津。”④
四、改革开放史的史料特点
改革开放史的史料具有数量大、内容杂、形式新、分布广等特点。
(一)数量大
众所周知,中国史史料比世界史多。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就曾因为欧洲上古史史料缺乏而不得不转向研究中国史。不过,中国史中也是中古史史料要多于上古。史料学认为,史学研究对象越趋晚近,所留证据越不易散失,传留的史料也就越为丰富。从上古、中古至近古,再至近代、现当代,史料数量基本可以按指数形式增长计。可是与改革开放史相比较,整个中国古代史史料又实不能称多。统计显示,中国古代典籍全数仅一万三千余种,而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环保局移交的2002年至2014年的文书档案就多达8932件(其中永久3776件,定期30年5156件),移出馆藏电子目录数据还有8932条。⑤而上饶仅是中国一地级市。截至2017年7月,中国共计有334个地级行政区。上饶市环保局移交的还仅是2002至2014年的文书档案,1978年以来的档案又该有多少?档案以外的其他史料又该有几何?由此窥之,改革开放史史料用浩如烟海形容当不过分。但史料多,不代表研究易。“因为正面立论易,反证亦易。同时,史料较多,也要求初学者慎重选择论文题目,确定研究方向、领域”。⑥
(二)内容杂
改革开放史史料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政府管理诸部门。仅以改革开放环保档案来源而言,就“涉及到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生态、城乡建设及个人的居住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内容。面广量大,其载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文字、图表、磁盘、声像等等。环境保护档案几乎涉猎了人类现有的一切科学领域。如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建筑学、法学等诸多学科。”①具体而言,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法律制定实施、污染源治理、环境监察、总量减排、环保教育、环保科学研究、环保行政管理、环保国际交流、环保人物史等等都属于環保史的研究内容,也就都是环保史史料的来源。
(三)形式新
如前所述,由于社会变迁、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史史料具有其他史料所不可能具有的一些新类型,如口述史料、网络史料、影像史料等。“所谓史料之新,并不仅仅是指前人没有用过,而是应该包括学者怎么评估史料,如何利用史料。另外,所谓史料之新,还应该包括据以研究什么问题。”②就改革开放史研究而言,不仅涉及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等史学部类,还可以从环境变迁、城市发展、情感生成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换一个问题意识,史料的形式就会为之一变。以改革开放时期情感史研究为例,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已有调查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级心理学研究和实务机构做了大量的情感调查,积攒了较为丰富、较长时段、包含有不同人群多维情感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资料(如PAD情绪量表、SCL-90量表等情绪量表等)。又如,由中国社科院和部分地方社科院每年发布的连续性系列出版物《社会心态蓝皮书》也涉及到相当部分的情感材料。近年来民国时期社会调查资料的大量发现、整理和汇编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史料基础。同样,上述情感调查材料亦可作为改革开放时期情感史史料的重要资取对象,为我所用。
(四)分布广
仅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收藏的地理位置而言,分布非常广泛。从部门属类而言,环境保护部档案外,水利部、农业部、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等部门也都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工作。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属于农业部工作范围,水利部对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管理权限,若要开展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则又不能离开教育部门的支持。换言之,由于环境保护内容的广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非一家,我们搜集环保史料也就需要多方探寻。再言之,从自下而上的研究需要出发,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研究不仅要关注中央和国家层面,还要关注地方和社会层面的环保情况,以避免党史国史研究“对党和国家层面的活动研究较多,对社会活动和状况的研究则明显薄弱”、“对如何部署、如何要求,即‘怎么说记载和研究得较多,而对如何落实、如何推进,即‘怎么做记载和研究得不够”的问题。③而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各省市县的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等勤跑、勤蹲、勤抄。
五、改革开放史的史料搜集与整理
如何搜集整理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当代史研究将不再有古代史学研究常遇的史料贫乏或枯竭之窘。但也可能遭遇前所未有‘史料横溢的挑战,困迫于史料检验、考订与适度诠释之繁重,讲究史学方法的改进,强调史料应用的严谨性与周密性,均显得特别紧要。”①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搜集整理工作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按照目录展开。目录学是史料搜集的拐杖。通过目录我们能对杂乱无章又蔚为大观的史料分门别类,“发挥了‘纲纪群籍,部属甲乙的功能。”②具体而言,档案馆的档案分类目录给我们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史料搜集目录。以环保史为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档案分类简表,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可以按照如下目录次别分为中央、地方两个层面进行搜集,具体如下: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监理;环境行政处罚、复议和诉讼;环境规划、计划;环境信息管理;环境宣传与教育)、环境监测(环境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管理;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监测;污染源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质量报告管理;监测年报;监测公报;监测年鉴;环境背景值;环境质量报告书;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要素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简报;污染源排放状况报告;监测网络系统管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區域环境监测网络;部门环境监测网络;环境专项要素监测网络)、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自然保护、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环境标准、计量等。
第二,按照专题开展。按照专题展开史料搜集,可以打破地域、专业、行业、时段、人物限制,围绕一个问题意识,尽可能地搜集到一个专题范围内最全面的史料,在此基础上后期研究成果也更容易产生。南开大学当代环保史研究团队围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国策和宏观战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法律体制建设;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能源结构、产业经济、城乡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口述史资料采录和整理等数个专题开展史料搜集,分工合作,已经显示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在尽可能地搜集全面、准确的史料后,还需要对史料进行整理。“所谓整理史料,就是‘整理那粗生的材料,最后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搜集来的史料是‘粗生的,即没有经过‘加工的,属于粗糙的史料杂乱无章。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整列、梳理,使其清晰起来。”③以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史料整理而言,可以按照史料所载时间的顺序进行历时性整理,这样,改革开放时期环保史的大体发展阶段、发展脉络、发展规律便在史料汇编、整理的过程中粗线条地得到了呈现。而这样的整理也就基本为后续的完整的专题史书的撰写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史料学准备。
总而言之,史料工作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繁重的工作。只有做好改革开放史史料学的研究,从史料搜集、整理、分类、辨析等层面打好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史研究这门冉冉升起的史学分支才能行稳致远,具有更加璀璨的学术前景。不过,任何部类的史料研究都是极为艰辛的工作。翦伯赞说,“抄录史料是一种拙笨的方法,但是做学问就是一种拙笨的事业”。④正因为史料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改革开放史研究和改革开放史史料学的进一步发展才会需要,也更期待着更多学界同仁的关注、支持与参与。
(王凛然,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