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您的一键通
于秀娟
作者简介:于秀娟,70后,新疆昌吉州文联干部。曾在《昌吉日报》《回族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键通”功能是一种全新的移动技术,它可以快速地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 通话,最大的优点是快捷、方便、费用低。
2017年2月1日,新疆移动公司昌吉分公司政企客户部经理蓝勇与汉族大姐邵仁英结为亲戚。第一次走进邵大姐家,大姐家的情况让心里有所准备的蓝勇还是吃惊不小。
小儿麻痹无法行走、离异、女儿又有癫痫,没有固定工作,连房子都是租的,母女俩基本靠低保生活。
没两天,蓝勇又来了,除了像第一次那样带了不少生活用品外,还给邵大姐带了部新手机,并把自己的号码设置成“一键紧急拨号”。
“邵大姐,以后我就是您的‘一键通,有事您直接按这个键跟我说,我随叫随到。”蓝勇一边说一边演示给邵大姐看,叮嘱了好几遍才匆匆离开。
“邵大姐,我给孩子联系了份工作,您让她来找我,我带她去。”
“邵大姐,家里缺啥,我给您送去……”
“邵大姐,您咋不给我打电话呢,是不是不会用?”
隔三岔五,蓝勇电话就来了,要不就带着东西来了。一进门就像到了自己家,姐长姐短,做饭、拖地、收拾房子,总想帮邵大姐干点活,临走还操心把垃圾顺带出去。
时间久了,蓝勇成了邵大姐的盼望,邵大姐成了蓝勇的牵挂。
刚停暖的有天晚上,蓝勇给邵大姐搬进来一台远红外烤电治疗仪。原来,邵大姐一直住在地下室,长期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手脚萎缩变形得非常厉害,不光疼,走路和生活也越来越困难。蓝勇找医生咨询,远红外烤电可以让邵大姐在家缓解这种病痛。
关爱像一缕阳光,让一直感到卑微和苦涩的母女有了份期待,多了份灿烂。
“我想带你去乌鲁木齐逛逛,去天池转转,滑雪场看看……”一天,蓝勇在电话里和邵大姐商量。邵大姐听了既开心又盼望,电话挂了,邵大姐突然莫名地伤感起来。这不是给弟弟蓝勇找麻烦嘛!邵大姐按响了一键通,拒绝蓝勇的邀请。
刚还欣喜地答应,现在却又反悔,邵大姐欲言又止的话语里,让蓝勇越发坚定一定要带大姐出去。
12月18日,蓝勇开着车到了邵大姐的楼下,还备好了帽子、手套和小棉被,生怕邵大姐冻着。第一站:水西沟滑雪场。皑皑的白雪、蓝蓝的天空,冰雪上跳跃腾挪的身影,看得邵大姐有些着迷。雪地里,蓝勇推着邵大姐,一会快一会慢,一会跑一会停,两个人像个大孩子般闹着,五十一岁的大姐像个孩子似的笑个不停,像回到了孩童时代。
在邵大姐的記忆里,这是她最远的一次旅行,也是最开心的一次。清苦的生活、残障的身体,去看一趟近在咫尺的妈妈都是一个大难题,更甭说出门旅行,对她来说那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邵大姐的妈妈八十多岁,又有哮喘,腿脚也不灵便。母女俩虽然相隔不远却难得见面。蓝勇开车送邵大姐,再把邵大姐从楼下背到三楼,还给邵妈妈准备了不少哮喘药,帮大姐尽孝心。邵大姐感激涕零,觉得自己咋如此幸运,摊上这么好的一个回族弟弟!
感到幸运的何止邵仁英,与蓝勇同住一个小区的清洁工阿里木经常骄傲地对别人说:我没有儿子,但这个人就像儿子一样关心我。
阿里木无儿无女,刚从南疆来时一无所有。蓝勇把家里的旧电视、家具等生活用品送给了阿里木,周末了有空还去超市买些米面油接济下这个和父亲年龄相仿的老人。一来二往,两人感情越来越深,蓝勇把电话留给阿里木,叮嘱他有啥事随时打电话。后来阿里木出车祸住院,蓝勇去看他,埋怨阿里木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
有一天,蓝勇家地下室被水淹了,阿里木急忙打电话通知蓝勇,而且还帮蓝勇把地下室清理干净。
逢年过节蓝勇常给老人买新衣服,小区里的人听说了,不少人也像他一样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这让身处异乡的阿里木感到家的温暖。
员工沙吾力提的母亲病重无人照料提出辞职,蓝勇帮助他联系援疆医生上门服务,还带头捐款,又给他妈妈买了一台两千五百多元的治疗仪。蓝勇的关爱让沙吾力重新回到岗位,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快成为单位骨干。
代理商白云孩子摔伤下半身无知觉,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用,蓝勇主动捐款,还四处求医联系医院。
昌吉市六工镇二年级小雪燕因母亲瘫痪、父亲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上学,蓝勇立马给小雪燕送去了两千元,鼓励她好好读书,有困难就找他。
云南女孩马丽娟不幸患了白血病,蓝勇通过公益基金主动捐了两千元。
蓝勇的姐姐是一家民间爱心组织的骨干,只要听说有需要帮助的,姐弟俩总是最积极的,出钱出力,不问民族,不问地域,不问贵贱。
“我是您的一键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而坚持下去就更难,而蓝勇一坚持就是 八年。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础是民族团结。如今,在新疆移动公司昌吉分公司,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是每个移动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哈萨克族汉子和他的汉族老爹
杨 倩
作者简介:杨倩,女,汉族,二十四岁,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委宣传部干部。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生活在新疆大地上的各族群众虽然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但他们却一直用心交流着,把彼此放在心坎儿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虽无血缘关系,却如亲人般,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的民族团结故事。
赛尔哈孜是木垒县雀仁乡五棵树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却赡养和照顾着一位八十多岁的汉族老爹林德辉,他们父子俩的故事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林德辉是甘肃省岷县人,1983年从甘肃来新疆谋生,并辗转来到雀仁乡五棵树村打工,赛尔哈孜的父亲哈比毛拉见林德辉一人从内地来新疆打工,很不容易,便经常叫他来家里吃饭,逢年过节还把他叫到家里来坐一坐。生活中,两位老人互相关照,久而久之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几年后,林德辉又去别处打工了,因为通讯不畅,便不知去向。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2004年。这一年,哈比毛拉身患重病,但他却一直牵挂着林德辉老人,也一直在寻找着这位汉族兄弟,想着和他见一面,有许多话要说。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哈比毛拉老人把儿子赛尔哈孜叫到跟前,叮嘱他,一定要找到林德辉老人,如果他的生活有困难了,也一定要帮助他。
从此以后,赛尔哈孜谨记父亲的嘱托,一直在寻找着林德辉老人。突然有一天,他得知林德辉老人在木垒县照壁山乡周家塘村的一個破房子里艰难度日,子女都杳无音信。那时林德辉老人已经七十三岁了,无依无靠、居无定所,也没了劳动力,甚至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赛尔哈孜回去和媳妇商量后,决定将老人接回家,并将他一直照顾下去。担心老人吃不惯家里的哈萨克族的食物,赛尔哈孜的妻子买拉木古丽便专门到邻近的村子去找汉族姐妹学做拉条子、学蒸包子;担心老人睡不惯家里的大炕,赛尔哈孜便在自家的院子里为老人单独建起了一座小砖房,并摆好了床铺;担心老人在家寂寞,夫妻俩便给两个孩子排了班,要求他们轮流陪爷爷聊天说话。每当到了外出放牧的季节,赛尔哈孜总是早早地为老人准备好各种生活用品,临走时,千万遍地叮嘱妻子一定要照顾好老人。
有一年,林德辉突患重病,半身疼痛,去了很多家医院都查不出病因。赛尔哈孜不放弃,仍然带着老人四处求医。偶然听说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医生能治好老人的病,当时一服药五十元,赛尔哈孜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疗程的药,花了一千五百元,这是赛尔哈孜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老人生病期间,生活不能自理,赛尔哈孜就给老人擦洗身子。在赛尔哈孜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可是赛尔哈孜为了给老人治病却负债累累。村里人不能理解,赛尔哈孜便说:“林爸的病治好了,我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钱没了还可以挣,要是爸爸没了,到哪去找呢!”
六年多来,赛尔哈孜夫妇俩像照顾着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着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耄耋老人。在老人心中,赛尔哈孜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买拉木古丽就是他的亲闺女。 说起赛尔哈孜对他的好,林德辉老人总是热泪盈眶。“好啊,好啊!就是亲生孩子,也做不到这样啊!”
如今,林德辉老人已经成了赛尔哈孜家不可缺少的一员,寸步不离地围绕在赛尔哈孜身边。不幸的是,2016年的一个夏天,赛尔哈孜在地里干农活时因突发心脏病晕倒了,被紧急送往乌鲁木齐的医院进行救治,并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家里人怕老人担心,便向他隐瞒了这个消息。几天没见儿子的林德辉老人可是急坏了,跑遍了周围的所有邻居家。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没过两天,老人便知道了儿子生病住院的消息,他可是又着急又担心,每天拄着拐杖在村口,等着赛尔哈孜早点康复回来,有一天竟然等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一个人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睡着了。万幸的是,通过手术治疗,赛尔哈孜的病情逐渐好转,身体也慢慢康复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又像以前一样充满了欢声笑语!
时日如飞,林德辉老人来赛尔哈孜家已经有六个年头了,现在老人年岁大了,听力也不好了,赛尔哈孜不论喂牲畜还是去地里干活,总是领着老人,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他们父子俩心里乐呵着,也踏实着。
赛尔哈孜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值得称赞的事情,他总是对大家说,民族团结一家亲,不管是汉族还是哈萨克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既然是一家人,互相帮助岂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就是这样一位哈萨克族汉子,用一颗温暖的心,一双勤劳的手,撑起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
张 悦
作者简介:张悦,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阜康市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在2015年昌吉州访惠聚“我的驻村一天”故事征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18年“大爱故事大美新疆”讲故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自从那天在买买提·艾沙大爷家的菜地里见到你,你的形象,不,是你所代表的一种信念,早已深深植入我的脑海,像夜空里的一颗星,时时在闪光。只要有绿色这个媒介,它便会释放出来,叫我的内心翻腾不已。
乍暖还寒的春天,身穿黄色马甲的你在菜地里忙碌着,招呼队友们平整好菜地,铺好薄膜、打好菜埂,搬下一盆盆菜苗,“辣子种上三行,茄子两行,西红柿三行,那个边上再少种些葫芦”……你吆喝着队友,大家有序地为大爷把菜地种满。看到一排排绿油油的菜苗,大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口中的“你”,叫马存喜,是阜康市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的党支部书记,是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一名志愿者,是土生土长的阜康人,有自己的一家花店,店面不大,但经营得红红火火。有很多生意伙伴因为他热衷公益而更认可他的经商品质,从而更坚定了和他的合作意向。花店里,一年四季春意盎然,他说,他喜欢这种被绿色和希望包裹的感觉。的确,绿色和希望也正是他传递给我们所有人的信息:绿色如水润万物,绿色含情暖人心。
利用劳动的间隙,我让马存喜跟我聊聊他的公益之路,他不好意思地搓着手里的泥巴,说:“啥公益不公益的,就是组织亲朋好友们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随后他跟我聊起了他和买买提·艾沙大爷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陪伴大爷两年多了。买买提·艾沙大爷今年七十一岁了,患心脏病、风湿和帕金森病,老伴儿已经去世十八年了,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生活难以自理,远嫁的女儿们,也因为生活困难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生活的艰难和心灵的孤独让老人倍感生活无望。为宽慰老人,马存喜主动担负起照顾他的重任,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时不时地来到大爷家里,给他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掏钱给他买药。冬天屋子温度低,他就扒开火墙进行清理,老人听力不好,他就为老人买来助听器给他戴上,家里如果做了好吃的饭菜,他也总会记得带一些给老大爷送去。为了让大爷的晚年生活更加有趣,他总把自己遇到的高兴事儿讲给他听。经过几年的相处,买买提·艾沙大爷早已经把马存喜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和依靠,他逢人总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到了这个回族儿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回族儿子,我才能幸福、健康地生活到现在。这个巴郎子亚克西!”
一次,马存喜和志愿者们帮助大爷修完屋顶休息时,大爷说:“家里也没啥好吃的,尝尝我自己种的玉米吧。”大家边吃玉米边说:“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大爷留心把那些刚刚成熟的玉米掰下来,存放好,等下次志愿者们来了煮给他们吃。第二年开春,大爷执意要把自己的菜地全部都种上玉米,平日里大爷种的新鲜蔬菜,都可以摘下来拿到商店去兑换像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这次他为什么一点也不愿意种了?志愿者们问起大爷,大爷说:“你们关心我,帮助我,陪伴我,我无力回报,知道你们爱吃甜玉米,就多种点给你们吃!”老人质朴的想法,打动了在场的志愿者们,颗颗甜玉米,浓浓民族情。
马存喜的公益路上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带着老婆孩子参加公益植树,放下生意日夜陪护生病的汉族兄弟,组织志愿者们给打馕的吐尔逊大姐搭建彩钢棚、葡萄架,照顾少数民族的双胞胎孤儿,驾驶自己家的面包车义务拉送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为身患白血病的小米拉募捐等等等等。脏活累活有他,跑前跑后有他……近五年来,他自己先后捐款捐物近五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2017年这一年就开展助学、扶贫、慰老等活动四百六十七次,捐款捐物约值四十二万元。
马存喜带领支部党员们积极主动在各行各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播党的声音。不仅树立了党建示范品牌,更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社会。党支部以“民族团结一家亲,让爱同筑一颗心”为口号,将爱与阳光洒向阜康市的每一个角落。
基于多年来的善举,马存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共产党员”、阜康市“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最美公益先锋”等多项荣誉。
马存喜以身示范,诠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跨越民族的爱心。“不求名,不为利,公益的事情做好了,就有意义。”马存喜说。他希望做爱心大海里的一滴水,点点滴滴,滋润希望的芳草地。
此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见到绿树,不管是路边的青杨,或村前古槐,或河边翠柳,都会让我想起你。绿不像红那样热,不像蓝那样冷,她柔和美好,给人安静,叫人思索。天涯何处无绿色,每一片绿叶里都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