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玲艳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产科收治的母婴同室新生儿、产妇进行研究,共106组,随机分组各53组,对照组仍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比较产妇护理能力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2%与对照组75.47%差异显著,P<0.05;两组健康知识和护理技能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观察组更优异,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在产科母婴同室护理中可增强产妇对新生儿健康知识的了解,增强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医疗机构也逐渐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确保满足患者需求[1]。在产科护理中,更需注重护理工作的人性化,而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充分体现该特征,促使新生儿在出生后陪伴在产妇床边,并展开护理工作,确保产妇安心,并利于增强其对相关护理技能的掌握,树立产后恢复信心[2]。本次研究对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和产妇,共106组随机分为两组,各53组,均为单胎。对照组产妇年龄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为(30.26±4.72)岁,孕周38周至41周,平均孕周为(40.01±0.5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122±255)g;观察组产妇年龄22岁至39岁,平均年龄为(30.31±4.16)岁,孕周38周至41周,平均孕周为(40.11±0.57)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115±242)g;两组产妇及新生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4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集中健康教育、注意事项告知及新生儿护理培训等常规护理方式。
1.2.2 观察组。 该组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干预,即将新生儿放置在产妇床边,开展各项护理工作:①环境护理,给予产妇及新生儿优质的病房环境,调节温湿度适宜,一般温度为22℃-24℃,湿度为50%-60%,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减弱光线和噪音刺激;准备母婴床旁护理车,保温系统等,配备沐浴盆、洗护用品等[3]。②健康宣教,做好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在集中教育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教育,指导其健康饮食,乳房护理及产褥期相关注意事项,尤其是指导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帮助其了解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指导其掌握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如沐浴、尿布更换、皮肤护理等,采用示范讲解。③心理干预,产后产妇会处于较大的心理落差中,此时护理人员需重视对其的心理干预,告知其健康状况,新生儿健康状况,与其是促使其尽早接触新生儿,可尽快缓解心理落差,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护理教育。④护理技能教育: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脐部及大小便等情况,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方法,学会穿衣服、洗护等;对于即将出院的产妇,需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包含自身护理和新生儿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价,于出院前1d由产妇自主填写,满分均为100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由护士长进行评价,包含新生儿观察、生活护理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满分100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三个级别,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价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2%与对照组75.47%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技能评价 分析表2可知,两组健康知识和护理技能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观察组更优异,P<0.05。
3 讨论
分娩作为女性重要的生理过程,尤其是初产妇,会经历生理、心理等重大变化,如分娩过程的剧烈疼痛、分娩后荣升为母亲等,在诸多因素的交加下,产妇可能出现情绪崩溃、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继而影响产后恢复,甚至无法顺利母乳喂养[4]。如今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护理干预,而实施母婴同室,并在此期间采用新生儿床旁护理方式,利于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同时在新生儿的触动和吮吸下,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利于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5]。在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需关注产妇心理变化,做好心理干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转移产妇注意力,如开展新生儿沐浴、穿衣等示范讲解。尽早让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尤其是新生儿情绪稳定时,引导产妇触摸新生儿,增强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可帮助产妇稳定情绪。此外需重视对产妇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如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和产后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其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确保其出院后能够熟练开展新生儿护理操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2%与对照组75.47%差异显著,P<0.05;两组健康知识和护理技能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观察组更优异,P<0.05,表明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可获得产妇的高度认可,增强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新生儿护理技能,确保母婴均处于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是促使产妇尽快适应身份变化,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李月娥,冯晶晶.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3):3080-3081.
王利平,张亚楠.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196-197.
何志坚.床旁护理在产科产妇中应用与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5):1982-1984.
袁赛男.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有效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4):96-97.
李素霞.品管圈在产科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4):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