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探索

2018-01-15 21:03程伟苏传芳夏克付
价值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实训室第二课堂

程伟+苏传芳+夏克付

摘要:高职院校应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为导向,明确对接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建设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品牌专业。文章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第二课堂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品牌示范作用等方面,探索品牌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Abstract: Senio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lear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industry, an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gnature major that has great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aking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signature major construction can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secondary class activities, benefits for local economy, and the effects of signature demonstration.

关键词:地方经济;品牌专业;软件技术

Key words: local economy;brand specialty;softwar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2-0144-02

0 引言

品牌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条件变化,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需要,以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发展效能为目标,通过优化专业内部结构,增强专业特色优势,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教育活动[1]。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品牌专业建设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趋势日趋明显,尤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要求品牌专业建设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然而,高职教育仍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品牌专业建设效果仍不尽人意。如:专业规划与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差距,专业调整相对滞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与专业岗位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少数专业在教学做一体化、企业岗位实践等方面存在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3]。

某学院是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所在市共建共管的高职学院。依托这一平台,学院不断深化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和软件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重点建设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具有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专业,更好地服务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笔者谈一谈品牌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和探索。

1 深化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品牌专业建设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地方,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培养中小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突出应用软件开发及测试的特点,创建专业特色,不断探索软件技术教学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实施“双主体—准员工”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联合办学长效运行机制,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企业一线工程师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深化“双主体—准员工”办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并指导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组织与管理教学、制定教学方案、实施过程管理、监督和评价教学效果,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实行学生管理企业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管理中,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学生管理中,将企业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管理中,按照企业文化与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同时为企业、社会开展技术服务。

2 完善岗位能力导向,项目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

校企“双主体”办学特色是與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引入企业资源,提高办学质量。依据关键岗位能力,充分借鉴参考企业岗位职级职等的专业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贯彻“岗位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坚持“两个过程、两个结合、两个核心”的课程建设思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共同开发与职业岗位需求和软件技术更新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引入企业师资、教学设备、实际工程项目等教学资源,以岗位关键能力为核心,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规划与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实践“准员工式”人才教学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方法,培养符合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嵌入式产品开发或前端开发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 共同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标准,以培养师资在行业应用前沿技术领域的能力为中心,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产学研合作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评聘、考核机制,在教师培训中设立专项基金,每年选派若干名具有工程应用学科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到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院所、企业或行业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参与技术创新、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着力培养一批能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工程人才资格认证需求的工程专业教师。同时让学生能够接受到一线企业工程师的宝贵工作经验,建立师资轮岗机制,采用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式让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加大从企事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力度,建立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前沿技术视野、浓厚企业文化背景、能力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endprint

4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第二课堂使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课余活动获得知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就是通过这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来完成的。软件技术专业以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校前1.5年里,分别开展C语言项目扩展训练第二课堂、.NET/Java应用程序开发第二课堂、嵌入式产品开发第二课堂、Android/iOS移动应用开发第二课堂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可以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点带面,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好良好基础。

5 成立“创客实验中心”,打造实用的创客学习风尚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用人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以IT行业为例,很多在学校学习某个专业领域知识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会立刻要求他们切换技术方向,甚至是专业领域,这是由于企业在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应变措施。以快速学习、具备创新意识的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培养相对稳定不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究其本质是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客文化是在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思维为主导的知识环境下,形成的强调以“玩”来促进分享,以“玩”来促进实践,以“玩”来促进创新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将创客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尝试。创客实训室是以开源电子设备为基础,以各种传感器为手段,以软件编程与核心,为进入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初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初始环境。入门学习者可以非常直观的感触到通过编程所能达到的改变客观世界的能力,可以在“玩”过程中一步一步的进入专业学科领域,同时可以很好的保留他们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以成立的创客实训室为载体,以兴趣与创意为动力,吸引更多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与创作,实现自己的创意、创想,从而可以培养学习者专业学习兴趣,开拓专业认识视野。

6 成立“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办学使命之一。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双主体”办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通过企业窗口,学校可以更好的了解行业的用人需求、专业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学校,企业可以很好的缩短用人途径,节约用人成本。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社会服务能力,保障“双主体—准员工”校企联合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完善现有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建iOS移动互联实训室、自动化测试工程实训室、嵌入式项目实训室、机器人项目实训室,汇聚专业课程案例、项目资源,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持续更新提供载体。围绕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积极的鼓励引导政策,与科大讯飞共建校内“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面向学校内部或行业需求市场开展项目合作,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真实商业项目,反馈完善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的作用,为行业与地方提供了软件技术服务,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7 发挥品牌专业作用,推进专业群全面发展

软件技术专业群包括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随着软件技术品牌专业内涵建设的不断提升,在品牌专业建设理念的引领下,以点带面,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将会在专业群的建设中得以体现。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会促进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将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高职教育专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纳入科大讯飞班合作办学体系,促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8 结语

高职院校应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为导向,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具有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专业。通过品牌专业建设,紧贴行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办学思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带动和引领相关专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峰.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22):30-35.

[2]孙梦阳.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4):99-103.

[3]王启祥.校企融合“5-3-1”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5(13):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实训室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